专访丨于和伟:周乙这个人物,就是“坚如磐石” 度哥世界之最老虎凳( 三 )


这次《悬崖之上》是《坚如磐石》拍到不到1/3的时候,艺谋导演非常果断地让他的助手跟我聊,问我是否愿意出演他下一部戏的男一号,我下面实际上是有工作安排的,但当时就一口答应下来 。作为一名演员,能够得到这样的机会,肯定非常开心 。之后跟导演聊天,他说我在表演的时候可正可邪,亦正亦邪,我觉得这是对我很高的评价了 。《悬崖之上》里周乙这个人物的形象,可以这么形容他,就是“坚如磐石” 。
澎湃新闻:《悬崖之上》的编剧全勇先,之前也是电视剧《悬崖》的编剧 。电影中延续了早先文本中的一些人物线索,但根本上可以说是另起炉灶 。
于和伟:首先体裁不一样,电视剧时间和空间更长更大 。同时,我们这样的一部电影的风格也不一样,表达侧重点也不一样,电影只有两个小时(时长),侧重点集中在一个大事件下去展现人物各自的命运,因此要强情节,叙事一环套一环,不需要展开太多其他的分支线索,我饰演的周乙也是牢牢地在这个特定任务里行走 。在人物塑造上就需要更精炼、精到,往往需要你同时表现出他沉着冷静的职业特征,也同时要把坚忍、智慧、老练揉进人物,还要保持他的优雅和人格魅力,要在这些细节上去使劲 。
澎湃新闻:我注意到你的一处表演细节,在看完情报后不仅阅后即焚,甚至用手指把正在燃烧的纸条捻为灰烬 。
于和伟:我只能说谁疼谁知道(笑),只是表演的时候顾不上那么多了 。我刚才列举那些人物特质,实际上它们不是孤立的,就像你说这个动作设计,它表现了一个特工的老练,同时这个动作难道就不优雅吗?作为演员不可能用摆pose的方式去诠释某种人物特质,而是要把这些特质完全吃透,内化在镜头前的一举一动里,在镜头前完全成为那个他 。
《悬崖之上》剧照
“两个巴掌拍在一起,脆生生的,拍出响声来”
澎湃新闻:电影的故事背景设置在三四十年代的东北,你在做功课的时候,有没有去考察当时社会的风貌?
于和伟:有的,那个时代的哈尔滨号称“东方小巴黎”,“东方巴黎”是上海嘛,但哈尔滨还是非常洋气的 。我看当年的记载,一些国际大牌时装,一些最新推出的电影,往往欧美有了,哈尔滨市面上马上也有了,几乎都没有时滞 。电影开头有场火车上的戏,我们当时找到了一部黑白纪录片,拍的是当年去往长春的一趟列车上的各色人等 。你看他们的着装和神态,放在今天也是蛮时尚的 。特别是车厢里一些身着西服,打着发蜡的男士,他们的样子和举止可以说是一种参照,方便我去找那个年代,周乙这样一个高级特工该有什么样的做派 。
澎湃新闻:这部电影除了东北籍演员多,更是老戏骨多,倪大红饰演的高彬,以及你饰演的周乙是延续早先文本延续下来的人物,能不能谈谈你们两的对手戏?
于和伟:大家把自己的角色都吃得很透,现场对戏,你来我往,往往就会有很多新鲜的火花闪现 。我在准备一场戏的时候,不会准备那么死,知道人物大概是什么样一个情绪,大概是什么样的任务,什么样的行动,就可以了 。因为你在拍戏之前还没有去到那个场景,到了现场,很多东西是新鲜的 。而且我觉得导演喊预备开始的时候,演员就要丢掉剧本,要进入人物 。剧本只是给你一个框架,知道人物内心的故事,到了现场,演员直接感受到的情绪和氛围更准确 。跟倪大红老师一来一往对戏特别舒服,相互之间都能接得住,是在共同的表演认知下产生出那种共鸣,就像是两个巴掌拍在一起,脆生生的,拍出响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