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圣旨内容都极富文采?其实有些满嘴大白话,皇帝自称俺 历史诏书之最有哪些名字( 二 )


(唐代精美的玉圣旨 , 内容为皇帝封官赏爵 , 公告天下 , 可见圣旨也不一定都是黄绫黑字)
唐代的诏令由中书省起草 , 由门下省审核颁布 , 所以“凡制敕宣行 , 大事则称扬德泽 , 褒美功业 , 覆奏而请施行之;小事则署而颁之 。”由于是门下省经手 , 所以诏令的开头往往是“门下”两个字 , 即门下省告诉你要怎么怎么做!比如《肃宗命皇太子监国制》的开头就是“门下 , 天下之本……” 。那皇帝自己写好的诏令门下省是否也要盖个戳?这倒是没有 , 皇帝发布的诏令大部分开头就是朕如何如何 , 不过这一时期已经开始强调皇帝乃天子 , 天命所归了 , 比如肃宗即位的敕令就是“朕闻圣人畏天命 , 帝者奉天时” , 德宗皇帝即位的诏书中也有“昊天有命 , 皇王受之” , 其实本质上已经和“奉天承运”这几个字没啥区别了 。
(宋高宗手敕岳飞《起复诏》 纸本)
宋朝时期文官集团空前强大 , 所以皇帝所下的圣旨(现在可以明确的说圣旨了)必须要经过中书省和枢密院(也就还要让宰相们过目一遍) , 所以圣旨的格式与唐代相同 。
(元代也孙铁木儿皇帝颁给札西丹寺和尚们的圣旨)
元朝时期以蒙古语为国语 , 元人信仰长生天 , 所以在圣旨开头的固定写法是“长生天气力里 , 大福荫护助里 , 皇帝圣旨 。”一直到明朝才由朱元璋发明了“奉天承运皇帝 , 昭曰”这个说法 。为了印证自己是天命所归 , 老朱不但在南京建立了雄伟壮观的奉天殿 , 强调他登上帝位是奉天的旨意(没办法 , 老朱的出身实在太卑贱 , 越是如此越要强调自己身世不凡) , 而且还写了《御制纪梦》来描述自己梦游天宫 , 受到三清的肯定和授权 , 从此以后明清两代帝王都自称“奉天承运皇帝” , 这才是我们所熟悉的圣旨 。
皇帝也并不总是“诏曰” , 上文就向大家介绍了秦汉时期皇帝有策书、制书、诏书和戒书四种 , 而后世下发的圣旨根据内容、重要程度和场合不同其措辞也会有不同 , 主要有“制曰”、“诏曰”、“敕曰”三种 。
“制曰”是皇帝下达命令给百官时 , 为体现皇恩浩荡一般都以“奉天承运皇帝 , 制曰”开头 , 您注意“制曰”的对象仅限于文武百官 , 并不下达于平民百姓 。
“诏曰”就是皇帝昭告天下 , 颁布重要信息给全国百姓使之家喻户晓 , 一般是朝廷大典、皇帝祭祀或太子登基等重要国家大事时采用“诏曰” , 对象是全体帝国成员 。
“敕曰”一般是皇帝给臣子加官进爵时勉励中又带着劝诫 , 希望你升官后戒骄戒躁 , 为帝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
(圣旨的结尾也并不是诏曰)
所以圣旨也得分对象改措辞 , 而不是一口一个“诏曰”!在很多影视作品中圣旨的最后一句总是用“钦此”二字收尾 , 但实际上圣旨并没有专门的结束词 , 就算有 , 或者是很简单的“于兮”(意思是就这样了) , 或者是“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 强调要让所有老百姓都知道这个消息 。
说完了圣旨的文字问题 , 咱们来看看它的形状和颜色 , 所有圣旨都是黄色丝绸上书写着黑色字体么?也未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