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语系


汉藏语系

文章插图
汉藏语系汉藏语系(英语:Sino-Tibetan languages)是法国学者让·普鲁祖斯基(Jean Przyluski , 1885—1944)于1924年提出的语言学术语 , 是语言系属分类(Language family)的一种 , 分为汉语族和藏缅语族 , 是用汉语和藏语的名称概括与其有亲属关係的457种语言 。母语人口有14亿以上 , 约占世界人口的20% 。
【汉藏语系】按母语人数计算 , 汉藏语系是仅次于印欧语系的世界第二大语系 。“汉藏语系”为通用的名称 , 有的着作中也曾用过“印支语系” , 现在又称跨喜马拉雅语系(Trans-Himalayan languages) 。
中国的学者认为这个语系至少包含汉语语族、藏缅语族、苗瑶语族以及壮侗语族 , 总计约400种语言 , 但西方的学者一般否认苗瑶语族和壮侗语族属于汉藏语系 , 而把它们看作是各自单独的语系 。
基本介绍中文名:汉藏语系
外文名:Sino Tibetan languages
地理分布:亚洲
谱系学分类:世界上的主要语系之一
分支:汉语语族、藏缅语族、壮侗语族等
历史德国学者朱利叶斯·克拉普罗特早在1823年就提出汉语、藏语、缅甸语的基础辞彙之间有同源关係 , 而泰语和越南语则不同 。但后来他的着作被淡忘了 , 一直到20世纪 , 学者们才重新重视他的研究 。19世纪流行的分类 , 一般都是出于人种的考量 , 例如内森·布朗在1837年提出的概念 , 用来表示除阿尔泰语系和达罗毗荼语系以外的所有东方语言 , 包括日本语和南岛语 。“汉藏语系”一词是法国人普祖鲁斯基在1924年提出的 。藏缅语汉台语(这里的台语不仅包括所说的侗台语 , 还包括苗瑶语)在此基础上 , 有人把汉语、侗台语和苗瑶语分开 , 这种分类在中国比较流行:汉语语族藏缅语族壮侗语族苗瑶语族20世纪后期 , 多数西方学者从汉藏语中排除了侗台语和苗瑶语 , 但是保留了汉语和藏缅语的二分法 , 例如马蒂索夫、布拉德利(1997年)、杜冠名( 2003年)的分类 。汉语藏缅语族有学者不认同这种二分法 。更有人认为汉语在汉藏谱系树的地位可能比较接近藏语 , 反而汉语和缅甸语或者羌语的关係没有那幺密切 。分类汉语官话、晋语、吴语、徽语、湘语、赣语、闽北语、闽中语、莆仙语、闽东语、闽南语、客家语、粤语藏缅语族藏语支:藏语( 其中卫藏方言、康巴方言和安多方言使用人数最多 , 被称为藏语三大方言)、嘉戎语、门巴语、羌语彝语支:彝语、傈僳语、纳西语、哈尼语、拉祜语、白语、基诺语景颇语支:独龙语、景颇语(克钦语)缅语支:缅甸语、阿昌语、载佤语未定(有争议):普米语、土家语、珞巴语、怒语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泰语、傣语、壮语、布依语侗水语支:侗语、水语、仫佬语、毛南语、(拉伽语)黎语支:黎语未定(有争议):仡佬语苗瑶语族苗语支:苗语瑶语支:瑶语、勉语未定语族畲语总结汉藏语系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族为汉语语族 , 包括汉语诸语支 。
汉藏语系

文章插图
苏美尔语汉语语族中 , 官话语支使用人数最多 , 约8亿人 , 其中又以西南官话使用者最多 。无官方地位的汉语中 , 吴语使用人数最多约7000万 。所有汉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都拥有语言代码 。基本特徵汉藏语系 , 语言学家按照谱系分类法划分的一组语群 , 但是划分的形式很多 。在中国 , 汉藏语系一般分为四个语族 , 即汉语语族、壮侗语族、苗瑶语族和藏缅语族 , 总计约250种语言 , 主要分布在中国、越南、寮国、高棉、缅甸、泰国、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等亚洲各地 。按使用人数计算 , 是仅次于印欧语系的第二大语系 。关于汉藏语系的分类和归属问题 , 学界争论不休:西方学者一般认为苗瑶语族和壮侗语族不属于汉藏语系 , 中国大陆的学者一般把这些语言划入汉藏语系 。汉语与藏缅语言有发生学关係 。最早提出汉语、藏语、缅甸语之间有同源关係而和其它亚洲语言不同的是德国学者朱利叶斯·克拉普罗特 。他在1823年发表的书中首先提出这个假设 , 但后来他的着作被淡忘了 , 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 , 学者们才重新重视他的研究 。虽然没有人否认藏缅语和汉语有发生学关係 , 但是汉藏语系的谱系树的结构有待进一步研究 , 很多学者认为根本没有“藏缅语族”这个语族 , 因为汉语在汉藏谱系树的地位可能比较接近藏语 , 反而汉语和缅甸语或者羌语的关係没有那幺密切 。汉藏语系中各语言的一些类型学的特点:很多是分析语;有声调;单音节词根占多数;有量词;以虚词和语序作为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但是 , 大部分语言学家认为 , 原始汉藏语的语音和语法和现代嘉绒语相似:没有明确的声调系统 , 有複辅音 , 有複杂的动词形态 。法国学者奥德里库尔早在1954年发现汉语的声调是后期的 , 战国时的汉语没有声调 , 到了南北朝韵尾-s和喉塞音分别演变成去声和上声 。上古汉语也有複杂的形态 , 例如:使动的s-前缀:登(端母登韵)上古汉语 , 增(精母登韵) 。嘉绒语和藏语里存在着同样的s-使动前缀 。按照历史语言学的定论 , 声调的有无、语序(动词、主语和宾语的相对位置)、音节结构等类型特徵无法支持或者否认语言同源关係的假设 , 因为这些特徵容易扩散到不同的语系 。惟有共同的形态成分(前缀、后缀、中缀、元音交替等)和基本辞彙才能证明这种关係 。划分按谱系分类法划分的语系之一 。为通用的名称 。过去有些学者曾使用过“藏汉语系”或“印支语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