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语系( 二 )


汉藏语系

文章插图
汉藏语系划分法之一汉藏语系的语种及分类历来说法不一 , 比较通行的有以下两种分类法 。一种是分为汉语、藏缅语族、苗瑶语族、壮侗语族(或称侗台语族、侗泰语族、台语族等) 。最早提出这一分类法的是李方桂 。他在《中国的语言与方言》(1937)中提出汉藏语系分汉语语族、侗台语族、苗瑶语族、藏缅语族 , 在1973年发表的同名论文中仍坚持这个分类法 。中国学者罗常培、傅懋在《国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概况》(1954)中提出的汉藏语系分类表 , 与李方桂的分类法大致相同 。20世纪50年代以来 , 中国学者大都採用罗、傅二人的分类法(本词条内容也是依据此分类方法) , 认为壮侗语族、苗瑶语族同汉语、藏缅语族不仅在现状上有许多共同的特点 , 而且存在发生学上的关係 , 应属同一语系 。另一种分类法以美国学者怀特·保罗为代表 。他在《汉藏语概要》(1972年)一书中 , 把汉藏语系分为汉语和藏-克伦语两大类 , 又在藏-克伦语下面分藏缅语和克伦语两类 。他认为苗瑶语族、壮侗语族同汉语不存在发生学上的关係 , 其相同或相似之处或来自相互借用 , 或来自类型学上的一致 。他还认为苗瑶语族和壮侗语族在发生学上同印度尼西亚语有密切关係 , 应属同一语系 , 称澳泰语系 。并举出一些壮侗语族同汉语不同源但同印尼语同源的词 , 以此证明其论点 。早在1942年 , 白保罗在《台语 , 加岱语和印度尼西亚语:东南亚的一种新联盟》一文中就已提出台语同印尼语的亲属关係 。后来他的观点又进一步发展 , 于1965年提出了建立澳泰语系的主张 。以上两种不同分类法分歧的焦点在于:苗瑶语族、壮侗语族同汉语之间相同或相似之处是发生学上的同源关係 , 还是类型学上的一致或是借用关係 。有些语言的分类问题 , 还存在不同意见 。如:有人认为应立羌语支 , 包括羌语、普米语、嘉戎语等;有人则认为这些语言应属藏语支 。过去许多人认为白语应属彝语支 , 而后来有人又认为应分属另一语支 。有人认为独龙语应属景颇语支 , 怒语应属彝语支 。对畲语的系属也有两种意见:一些人认为属苗语支 , 另一些人认为属瑶语支 。仡佬语的系属 , 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应属壮侗语族 , 国外有的学者认为应属澳泰语系 。在藏缅、苗瑶、壮侗3个语族中 , 藏缅语族悬而未决的问题最多 , 反映出这一语族分类上的複杂性 。此外 , 京族语言的系属尚有争论:有人认为属汉藏语系 , 而有人认为属南亚语系 。由于社会和语言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因素 , 在语言和民族的关係上出现许多複杂的情况 。多数情况是一个民族使用一种语言 , 但也有一个民族使用两种或3种语言的 。如瑶族使用3种语言:瑶语支的勉语 , 苗语支的布努语和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的拉珈语 。景颇族使用两种分属不同语支的语言:景颇语支的景颇语和缅语支的载瓦语 。藏族除使用藏语外 , 有一部分使用嘉戎语 , 等等 。还有一种特殊现象:居住在海南岛的苗族 , 不说苗语而说瑶语 。除了以上已确定的30多种语言外 , 还有一些"话"是不是独立的语言有待进一步确定 。如佯僙话、村话、临高话、木雅话、尔苏话、尔龚话等 。随着汉藏语系语言调查的深入 , 今后还有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语言 。分布通常採用上述第一种分类法 , 即苗瑶语族、壮侗语族属汉藏语系 。按这种分类法 , 汉藏语系的分布地区主要在中国、泰国、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孟加拉、越南、寮国、高棉等亚洲各地 , 此外 , 在世界其他各地也还有不少汉藏语系语言的使用者 。以汉藏语系中的某一语言为国语或主要语言的国家 , 有中国(汉语)、泰国(泰语)、缅甸(缅甸语)、不丹(宗卡不丹语)、寮国(寮语)等 。由于汉藏语系语言和方言的界限不易划清 , 对语言数目也有各种不同的估计 。美国学者R.谢飞认为大约有300种语言和方言 , 日本学者西田龙雄估计约有400种语言和方言 。使用人口在10亿以上 , 约占世界人口的1/4 , 仅次于印欧语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