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麵食 烧饼( 六 )


中国传统麵食 烧饼

文章插图
博山烧饼
中国传统麵食 烧饼

文章插图
据史料记载,饼类食品,在汉魏时代北方已普遍食用 。《释名》云:“饼,并也 。溲麦而使合併也 。”蒲松龄曾举例说明“若汤饼、胡饼、蒸饼之属 。汤饼即今之麵条;蒸饼即今之馒头;胡饼即烧饼是也 。”可见烧饼由来已久 。博山过去经营烧饼者所在多 有,仅城郊区各街道不下数十家,但最有名的当数博山东门外东关街的“刘家烧饼铺”,掌柜是刘时安,他曾在博山“郝家烧饼铺”学过徒,掌握了“打烧饼”的技艺 。博山烧饼形态较小,又有肉素之分,素烧饼类似于煎包 。淄川肉烧饼淄川肉烧饼是山东淄博的一种传统美食,具有 饼皮香脆、馅味鲜美之特点,相传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主料是麵粉,配料有猪肉、大葱、芝麻、酱油、盐等 。因亦有无肉配方,故也称“淄川烧饼” 。
中国传统麵食 烧饼

文章插图
因淄川肉烧饼其製作工艺决定其不宜长期保存,其知名度故逊色于周村烧饼 。井陉烧饼井陉烧饼以“缸炉烧饼”为主,做法独特,在建国前远近闻名 。首先要做炉烧饼用的“缸炉”,即把一个盛粮用的陶瓷在瓮下部凿去底的“二斗瓮”,使之上口收小,炉肚较大 。其次,备好炉烧饼用的碳,一般用烟煤燃烧后无烟的乏炭,俗称“兰炭”,以使火力适中切无煤烟味 。第三要和好面,用“头箩”或“二箩”面,以适量食用油把面拌成饊子状,加入食盐和温水和成硬面,在面案上做成麵团儿,擀成圆饼,折成方形,再擀开折起,反覆三至五次,最后折成长方形,光面向上,抹上清水,撒上脱皮的白芝麻,翻转微拍使芝麻粘牢在面上,即可贴到“缸炉”壁上烤熟食用 。和面时适量减少水的比例,增加食用油的比例,即成这“油酥烧饼”,食时鹹香酥脆 。擀烧饼片时折擀次数越多,烧饼内的层数越多,食用时也就越酥软可口 。
中国传统麵食 烧饼

文章插图
曹县烧饼曹县烧饼用料考究,烧饼用小麦精粉,经过和、盘、揉、摔等多道工序,包上用香油、盐调和的茴香、花椒等多种佐料而成的油瓤,再经过切花、盘沿、涂上一层糖稀、表面沾上芝麻仁,即贴入炉内烧烤 。烤成的烧饼表面黄中透红,用手揭开,底儿、盖儿、芯儿层层分离,香气扑鼻,吃一口保準外酥里嫩,不硬不粘,老少皆宜 。并且烧饼品种繁多,有糖烧饼、淡烧饼、鹹烧饼,也有火色不同的焦烧饼、烤锅贴、烧饼片,有用面不同的老面烧饼、嫩面烧饼,更有一绝的外形各异,经熟练的刀工切成鱼背、盘花、提花等花形,大大增添了曹县烧饼的异彩及特色 。曹县烧饼历史悠久,据传说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时走到曹县,人困马乏,饥不可耐,弟子们向当地百姓讨得些麵粉,做成几个饼子,贴在反扣的铁锅上,下麵点起炭火,饼子熟了竟然有阵阵的香味飘来,使孔子及众弟子大加讚赏,称其为美食,从此后历经沧桑,逐渐发展成风味独特的曹县烧饼 。笔者有诗讚曰:圣人留下美食名,烧饼香飘曹县城 。各地游子齐夸讚,小吃享有四海名 。东北烧饼东北老式烧饼口感独特,色泽金黄,使用纯东北大豆油,生油中透着淡淡的黄豆香味,正是因此赋予了东北老式烧饼的东北味,最具代表的是东北油盐烧饼,和面讲究温水和面,和好的面柔软无比,一次发酵后,手工擀成大麵饼,抹上油酥(油酥用低粉和大豆油按比例和成,再加入适量的花椒粉,盐等) 。採用纯手工揪剂收口向下,擀成烧饼,放入烤盘,再次刷油,放置并二次发酵,然后放入烤箱,上火270,下火250(根据不同烤箱有所不同)烤10分钟出炉 。东北老式烧饼深受东北人民的欢迎,它的味道已深植人心,成为东北人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真正东北风味的老式烧饼也在不断的发生了改变,真正纯手工製作并保持着老式烧饼风味的的老式烧饼越来越少,亟待有志之士发展并传承这一风味食品 。历史典故刘伯温的「烧饼歌」是一首甚为準确的预言 。这首预言可以 在中国传统的曆书『通胜』中找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