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气候区的独特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 三 )


热带气候区的独特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

文章插图
热带雨林3.美洲雨林群系:该群系面积最大,为300万平方公里以上,以亚马逊河河流为中心,向西扩展到安达斯山的低麓,向东止于盖亚那,向南达玻利维亚和巴拉圭,向北则到墨西哥南部及安的列斯群岛 。这里豆科植物是优势科,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特别多,凤梨科、仙人掌科、天南星科和棕榈科植物也十分丰富 。经济作物三叶橡胶、可可树、椰子属植物等均原产于这里 。同时这里还生长特有的王莲,其叶子直径可达1.5m 。在世界同类型地区中,亚马逊平原的热带常绿雨林不仅面积最广,而且发育也最为充分和典型,这是由于亚马逊平原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结构,使它具有特别有利于该类型发育的现代气候条件,另一方面也与它发育历史悠久、在形成过程中自然地理条件相对比较稳定有关 。南美的热带常绿雨林一般也称为希列亚群落,其植物种类成分极其丰富,而且相互杂生,很少形成纯林,其中1/3种是南美特有种 。它们生长连续无间,植物终年葱绿繁茂 。乔木、灌木以及草本、藤本、附生植物组成多层次的郁闭丛林 。一般有4~5层,多者可达11~12层,树冠城锯齿状,参差不齐 。许多乔木为争取日照,力图往上生长,树干很少分枝,有的可高达80~100米 。中国中国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南部、海南省、云南南部河口和西双版纳地区,在西藏墨脱县境内也有分布 。但以云南西双版纳和海南岛最为典型 。占优势的乔木树种是:桑科的见血封喉、高山榕、聚果榕、波罗蜜、无患子科的番龙眼以及番荔枝科、肉豆蔻科、橄榄科和棕榈科的一些植物等 。但是由于中国雨林是世界雨林分布的最北边缘,因此,林中附生植物较少,龙脑香科的种类和个体数量不如东南亚典型雨林多,小型叶的比例较大,一年中有一个短暂而集中的换叶期,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季节变化 。热带雨林孕育着丰富的生物资源,但世界上热带雨林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热带地区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生物循环强烈,植被一旦被破坏后,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导致环境退化 。因此,保护热带雨林是当前全世界最为关心的问题 。
热带气候区的独特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

文章插图
热带雨林中国雨林位于热带边缘,受热带季风气候限制,仅在局部湿润环境(如沟谷、山地)有小片分布,并呈现出季节性特徵 。优势种类以具有龙脑香科的种类为标誌,并由桑科、大戟科、桃金孃科、梧桐科及棕榈科等的种类组成 。“世界热带雨林的分布”及“中国的热带雨林”两段引自周云龙主编《植物生物学 第2版》502~503页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各生物地理区的热带雨林分布区域世界雨林的分布比例百万平方英里百万公顷衣索比亚/非洲区30%0.72187.5澳大拉西亚9%0.2256.3东方或者印度-马来亚16%0.39100新热带45%1.08281.2总和2.41625从种类组成来说,中国的热带雨林植物种类繁多,优势种不明显,如在海南岛六连岭的热带雨林中,150m的面积内有木本植物90种 。组成我国热带雨林的植物种类几乎全为热带成分,常见有梧桐科、无患子科、龙脑香科、豆科和桑科等 。我国热带雨林具有东南亚雨林的典型结构,乔木层分为3-4个亚层,灌木层具有1-2个亚层,草本层具有1-2个亚层 。热带雨林普遍具有的板状根、老茎生花现象、绞杀现象、叶附生现象在这里均有出现,藤本植物也较发达 。但总的来说,我国热带雨林中的附生植物较少,龙脑香科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如东南亚的典型雨林中多,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季节变化 。侯学煜将我国的热带雨林分为东部热带雨林区和西部热带雨林区 。从东到西,季节变化越来越明显,主要是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的程度变化所致 。形成条件在温暖多雨的热带自然形成的、富有厚茎藤本、木质和草质附生植物的常绿森林生物群落 。优越而稳定的环境为数以万计的生物种类提供最佳生存和发展条件 。热带雨林主要生长在年平均温度24℃以上,或者最冷月平均温度18℃以上的热带潮湿低地 。白天温度一般在30℃左右,夜间约20℃ 。从气候类型来说,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下皆可形成一定量的热带雨林,而以热带雨林气候下形成的热带雨林最为典型 。因为热带雨林的形成条件是高温多雨,除赤道地区满足条件外,还有非地带性因素: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热带雨林成因是:东侧位于迎风坡,东南信风带来的丰沛降水;莫三比克暖流增温增湿 。中国西南部和中南半岛的热带季雨林成因是:来自北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西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带来的降水 。主要功能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 。丰富的植物种类为各种各样的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热带雨林能提供大量的木材、珍贵的经济植物,能保持很大的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恶化等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热带雨林雨水丰富,土壤贫瘠,物种之间竞争激烈,一旦森林被破坏,会引起水土流失,导致环境恶化,而且难以恢复 。因此热带雨林的保护迫在眉睫,并早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雨林里茂密的树木,在行光合作用时,能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就像在地球上的一个大型“空气清净机”所以热带雨林有“地球之肺”的美名 。除此之外,热带雨林水汽丰沛,蒸发后凝结成云,再降雨,成为地球水循环的重要部分; 不仅有助于土壤肥沃与生物生长,也有调节气候的功能 。1,净化空气——空气的净化物随着工矿企业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生活用矿物燃料的剧增,受污染的空气中混杂着一定含量的有害气体,威胁着人类,其中二氧化硫就是分布广、危害大的有害气体 。凡生物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本领,但吸收速度和能力是不同的 。植物叶面积巨大,吸收二氧化硫要比其他物种大的多 。据测定,森林中空气的二氧化硫要比空旷地少15~50% 。若是在高温高湿的夏季,随着林木旺盛的生理活动功能,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还会加快 。相对湿度在85%以上,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是相对湿度15%的5~10倍 。2、具有自然防疫作用树木能分泌出杀伤力很强的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对人类有一定保健作用 。有人曾对不同环境,每立方米空气中含菌量作过测定:在人群流动的公园为1000个,街道闹市区为3~4万个,而在林区仅有55个 。另外,树木分泌出的杀菌素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 。例如,一公顷桧柏林每天能分泌出30公斤杀菌素,可杀死白喉、结核、痢疾等病菌 。3、天然制氧厂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人体每时每刻都要呼吸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一个健康的人三两天不吃不喝不会致命,而短暂的几分钟缺氧就会死亡,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 。文献记载,一个人要生存,每天需要吸进0.8公斤氧气,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 。森林在生长过程中要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据研究测定,树木每吸收44克的二氧化碳,就能排放出32克氧气;树木的叶子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一克葡萄糖,就能消耗2500升空气中所含有的全部二氧化碳 。照理论计算,森林每生长一立方米木材,可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约850公斤 。若是树木生长旺季,一公顷的阔叶林,每天能吸收一吨二氧化碳,製造生产出750公斤氧气 。资料介绍,10平方米的森林或25平方米的草地就能把一个人呼吸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供给所需氧气 。诚然,林木在夜间也有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特性,但因白天吸进二氧化碳量很大,差不多是夜晚的20倍,相比之下夜间的副作用就很小了 。就全球来说,森林绿地每年为人类处理近千亿吨二氧化碳,为空气提供60%的净洁氧气,同时吸收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有极大的提高空气品质的能力;并能减少温室气体,减少温室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