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剑( 五 )


汉剑

文章插图
汉水陆攻战图中的剑盾兵而现代仿汉剑 , 则由于受影视剧和日漫影响 , 做成了仿日刀比例的双手剑 。这一错误随着汉剑知名度的提高带来了极恶劣的影响 , 最直接导致对汉剑一无所知的新接触者产生形制上的错误印象 , 造成一错再错 。此一对汉剑根本上的错误认知凸显了很多现代社会人对传统文化既缺乏认识也缺乏自信的现状 。令人诟病的刃柄比 由于必须配合盾、钩镶使用 , 柄不宜过长(否则剑首会磕手) , 汉剑的刃柄比通常超过4:1(标準比为5:1 , 甚至有达到6:1的汉剑) , 也既一米的剑条 , 茎长不超过20cm 。《考工记 桃氏为剑》一书明确记载:佩剑 身长五其茎长 。由于现代仿汉剑参照日刀2.5:1的刃柄比 , 造成在调整重心时过度依赖柄长(槓桿原理) 。而正确的调整方法则主要依赖对剑身厚薄的控制 , 减轻剑身前部重量 , 使重心自然后移 。然而 , 现代仿汉剑往往做的过宽过厚 , 并且对厚薄的控制能力也很不到家 , 这不能不说是传统制剑工艺的一种退步 。重心位置与今人基于明剑、清剑、太极剑的重心通常在剑格前10厘米的认识不同 , 汉剑重心并不靠近剑柄 , 这是为了以刺为主同时兼顾劈砍 , 提高杀伤力 。汉剑轻薄 , 即使重心前移 , 挥舞也并不费力 。仿汉剑在鼓吹砍铁的倾向下 , 将剑当斧头用 , 普遍往厚重上做 , 导致不得不加长手柄来应付重心问题 。一味鼓吹砍铁 , 追求厚重 , 看似为了提高性能 , 实则是商家对汉剑的根本性认知错误 , 图方便省事的结果 。四面、八面、六面出土实物汉剑中 , 四面最多 , 八面次之 , 六面最少 。八面的造型来源自青铜剑 。由于青铜材质所限 , 八面造型能提高铜剑剑身强度 , 但对于钢铁剑则无此必要 。仿汉剑中八面的流行纯粹出于现代人审美需要 。剑锋造型差异刺死砍伤 , 汉剑狭长的剑锋大大提高了穿刺力 , 使的杀伤力大为增强 。同时 , 尖锐的剑锋很好的减轻了剑身前部重量 , 便于进一步调整重心 。与充满杀气的真实汉剑剑条相比 , 仿汉剑呆板笨拙犹如铁尺 。(右图下为拔刀斋研磨汉剑残条)
汉剑

文章插图
汉剑与仿汉剑剑锋造型对比宽窄和厚薄汉剑以轻薄锋锐着称 。俗话说一寸长一寸强 , 汉剑作为单兵使用的战场短柄武器 , 在突破了钢铁冶炼的技术限制后 , 往轻薄狭长的方向发展 。3.0-3.5cm的宽和小于0.7cm的厚度 , 减轻了重量 , 在保证了剑身强度和韧性的同时 , 于功能性上达到极致 , 令人讚叹汉代铸剑师们非凡的铸造技术 。现代仿汉剑 , 由于技术上的偷工减料(尤其是机械成形的2.5:1量产剑条) , 致使成品剑条过于沉重(同等规格下 , 现代仿汉剑的剑条至少比汉剑重了1/3) , 同时由于现代人身体素质下降 , 造成不满一米的剑却要双手挥动 。事实上 , 经过一段时间的身体锻鍊 , 此长度的剑完全可以单手流畅的操作 。扁柄还是圆柄实际挥舞过就会发觉 , 圆柄不易掌握锋刃方向 , 且由于圆柄统一的前细后粗样式造成刺时容易前滑 。作为一款战斗使用剑 , 汉剑不可能做成圆柄 。现代仿汉剑的圆柄推测是参考了圆茎青铜剑却未曾研究过汉剑实物 。模稜两可、想当然的态度可见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