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需求


物流需求

文章插图
物流需求【物流需求】物流需求是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製造与经营活动所派生的一种次生需求 。物资的流动是由于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需要,它受到生产力、生产资源分布、生产製造过程、消费分布、运输仓储布局等因素的影响 。
基本介绍中文名:物流需求
主要因素:社会经济发展
存在问题:物流市场需求方对现代物流的冷漠
涉及:运输信息需求等物流活动的诸方面
物流需求的因素由于物流活动日益渗透到生产、流通、消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之中,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密切的联繫,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物流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社会经济发展是影响物流需求的主要因素 。1、经济发展本身直接产生物流需求;2、巨观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的变化对物流需求将产生刺激或抑制作用;3、市场环境变化将影响物流需求,包括国际、中国贸易方式的改变和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的经营理念的变化及经营方式的改变等;4、消费水平和消费理念的变化也将影响物流需求;5、技术进步诸如通信和网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广泛套用,对物流需求的量、质和服务範围均将产生重大影响;6、物流服务水平对物流需求也存在刺激或抑制作用 。物流需求的问题自从新一轮“物流热”以来,第三方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当前“物流热”实际在很大程度上是单方面的,即只有物流市场的服务供应方热,而物流市场的需求方却相对不热 。这也说明了物流市场需求方对现代物流的冷漠 。在物流投资热浪滚滚的今天,物流需求难以激活令人深思 。中国物流市场处于初级阶段中国的物流市场已经启动,但是还没有被激活 。中国年物流费用支出约为当年名义GDP的20%,即约2000多亿美元 。如果通过物流管理的科学化把物流费用降低到世界平均约12%的水平,则可以增加约800亿美元的社会财富 。在看好物流前景的同时,不能苛求新兴的物流业一夜之间就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一方面,中国物流业存在着严重的重複建设和地方割据现象 。这种现象表现在:企业盲目扩张自有物流经营範围,从而使设备及人员利用极不充分,造成了巨大的资金闲置和浪费;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徵,缺乏中国範围内的大型物资流通 。同时,管理混乱、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也导致了中国物流产业难以实现大规模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许多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极低,仍普遍採用电话、传真等传统设备开展业务,从而使企业反应迟缓、效率低下 。少数一些物流企业虽然已经开始了信息化建设,但其使用的相当一部分国产物流管理软体仍停留在“电算化”的层次,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不能实现集成和实时控制,无法从根本上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效率 。即使在已经有40年物流发展史的已开发国家,企业支付给3PL供应商的物流费用,也只占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的一小部分,如美国不到6%,欧洲仅占2.5%左右 。所以,就中国目前物流市场发展的初期来看,有效需求不足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物流外包积极性不高如果需求方没有认识到改进物流管理对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作用,或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意把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出去的话,就必然造成物流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使得3PL供应商失去市场存在的依据和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份对来华跨国企业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受访企业物流业务都有外包,比例高达90%左右,只有不到10%的受访企业物流业务没有外包 。而中国生产企业真正寻求第三方物流总代理的仅在10%左右 。大部分企业仍自己出资出人搞仓储、运输等,不仅费力还把成本“摊”大了 。既要管生产,又要忙运输,导致不少企业在物流上花费的时间几乎占整个生产过程的90%,物流费用约占商品价格的40% 。这里不仅有企业对现代化物流缺少认识,束缚于传统的“自营自销” 观念,不了解现代化物流能够带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变企业经营的巨大效益,而且从现实的利益考虑,就是害怕“肥水外流”,担心放弃自营多年,效率低下的供、销系统,职工下落无着 。不论是传统的国有运输、仓储企业转型而来的物流企业或是新型的民营物流企业,都在独立奋战,受到原来行业範围或地区範围的限制,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综合经营 。中国物流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中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总支出约19000亿元,中国运输和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元,并继续以较高速度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8%);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规模还是有限的,大约400亿元 。由于地区和部门的分割以及众多的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各自为营,搞“小而全”,市场被极度分散,还没有形成社会化的物流大市场,也难以产生能够提供综合服务的、规模化经营的物流大集团 。物流企业服务不到位生产企业不愿请人“跑腿”,主要在于目前“跑腿者”还比较“腿软” 。大部分物流企业服务功能少,只能承担运输、装卸或仓储,报关、存货管理、分拨、分销、包装、流通加工等增值服务则力不能及 。提供单项服务的物流企业,对客户的吸引力不大,因此中国许多生产製造业的“龙头”企业,都在各自投资搞物流 。而今,国外联邦快递、联合包裹、敦豪等综合型物流企业纷纷来华抢“饭碗”,更让中国物流企业难以冒出头 。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的企业,30%以上的客户对第三方物流的服务不满意 。第三方物流商提供的物流服务85%是运输、仓储等基础服务,而信息、加工处理和财务等增值性服务只占15%;而且由于区域性和经营範围的限制以及经营手段不够先进,储运等方面的基础服务效率也不高,利润率低下 。中国物流业不到位,根本原因在于物流管理、物流技术和物流人才这三驾马车尚未配套 。公路、铁路、民航、港口都 由各个部门管理,在组织方式、服务规範、技术及装备标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企业往往只能利用单一的运输方式来开展物流服务 。在地方“重重保护”下,跨地 域运输的货车在回途中放空的现象十分普遍,加上层层关卡使要求连贯的物流系统也无法“併网” 。即便是物流技术中最常用的托盘,国外因标準相等、数量众多可像货币一样交换,而中国因标準各异只能在交货后把托盘卸下运回,仅这一工序就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专业人才的缺少,也是阻碍中国物流发展的“绊脚石” 。物流人才已成为各大城市紧缺人才,特别是掌握专业知识的综合型管理人才已经有价无市 。物流需求的五大重点中国製造产业和商品流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再加上其广幅的地域以及当前中国各大企业在物流运作方面表现出的低效率(平均来说,一个製造商90%的时间被用于进行物流运作,只有10%的时间真正用于生产),中国的物流市场呈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 。2001年,第三方物流的市场规模还只有400亿元人民币,到2003年,已经超过700亿元人民币,2012年之前预计仍然将以20%的平均年增长率持续大幅度增长 。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已经远远不止于传统的仓储和运输服务; 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在程度和具体要求上都存在很大差异 。而导致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各行业目前所处的行业发展阶段;其次是各行 业製造运输本身的特性对物流需求的特殊要求 。着重选取了物流服务在其行业价值链上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对将来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和方向将起至关重要影响的 五大行业——消费电子产品行业、快速消费品行业、汽车行业、冷链行业和医药流通行业 。通过这五个行业来分析当前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 。五大行业各自面临的竞争压力由于不同的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各不相同,不同行业中的企业也面临着不同的竞争压力 。以下对各行业的行业特性及其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作一个综述: 2013年4月物流需求下降 印证经济走弱格局4月物流需求下降从侧面印证中国经济还在走弱,表明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的上升并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好转 。中国物流与採购联合会(CFLP)5月20日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社会物流需求较3月有所下降 。货物周转量环比下降3.8%,其中,通过铁路和水运实现的货物周转量环比分别下降12.1%和4.1%,公路货运周转量环比小幅上升0.7% 。4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LPI)中新订单指数为54.9%,比上月小幅回落0.6个百分点 。CFLP认为,这是物流相关活动由恢复性增长向平稳运行转变 。儘管单位与居民物流总额保持高速增长,但工业品物流总额增速继续回落 。占全社会物流总额达91.2%的工业品物流总额,4月份,可比增长9.4%,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占全社会物流总额6.8%的进口货物物流总额可比增长8.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 。“工业增加值的同环比增速高估了经济实际增长势头”,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指出,统计局公布的同比和环比并不匹配,按照同比数据估算4月环比,则为负增长 。消费电子品行业消费电子品行业在中国属于成熟行业,预计今后的市场将进入缓慢增长阶段;行业竞争愈来愈激烈;当前这种竞争直接表现为价格大战和对渠道的争夺 。面对越来越短的产品生命周期和产品的单位价值往往又很高的行业特点,生产商越来越多地採用以销定产的方式,以期儘量少备库存或不备库存,从而要求对市场拥有快速回响能力 。而另一方面,价格大战使生产商们在审查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致力于降低生产总成本的同时,开始积极在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拓展市场 。此外,电子产品的原材料种类繁多且大多属于国外进口,厂商们在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承担繁琐的进出口业务 。快速消费品行业以软饮料行业为例,该行业目前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产品品种多、流通快,然而单位价值低,利润已经非常薄,市场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程度 。生产商们置身于激烈的价格大战中,一方面为降低单位成本而进行集中生产以实现规模经济,另一方面为了争取到或保持其市场份额而进行中国範围销售,把对市场的争夺由城市扩展到了农村,导致产销地之间距离遥远 。而与此相对,客户对产品的新鲜度和在时间和地域上的可得性的要求却到达了近乎苛刻的地步:比如一般在大型超市,如果货龄超过一周就对传送的货品拒收了 。此外由于消费者对软饮料需求的季节波动性很大,导致生产商普遍面临着淡季生产、仓储和运输能力过剩而旺季则不足的窘境 。汽车行业该行业目前处于高速成长期 。在供远远大于求的背景下,汽车行业已经拉开了价格战的序幕 。由于汽车製造的巨大投资,製造商们需要拉动需求提高其生产能力的使用率以降低单位成本;同时由于潜在客户的消费能力和他们中大部分人群对价格的高度敏感性,降低价格成为刺激消费和占领市场份额的必要手段 。虽然汽车价格总体呈现下跌趋势,目前中国汽车厂商的物流成本仍然高昂,占销售额的比例普遍在13%-15%,远远高出目前欧美汽车厂商只占销售额的8%-10%的物流成本 。于是,汽车製造商一方面开始寻求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以保持利润率,另一方面开始回响需求将实现从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的转移,在这些城市拓展市场 。同时由于在一线城市的客户群开始成熟,他们对製造商和代理商在诸如购买和维修的便利性和及时性等客户服务方面产生了比原先越来越多的需求 。冷链行业以快餐食物和乳品业为例,该行业正处于成长期的早期 。中国在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增长刺激了冷链产品的消耗,冷链行业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此行业,行业竞争开始加剧 。然而冷链的物流仍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对当前冷链行业的生产商来说,当前市场竞争的焦点不在生产而在销售,而销售的瓶颈在于物流配送:物流的配送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如伊利和蒙牛等企业工厂接近原料产地却要支持中国範围的销售,尤其距离销售量最大的东南沿海一带路途遥远;而像光明乳业等 企业距离东南沿海城市虽然近,但距离其原料产地又是路途遥远 ——整个行业的供应链因此被拉得很长 。与此同时,冷链行业的产品对保存和运输又有严格的温控要求,并且产品容易变质 。于是长期以来生产商不得不花费大量的 人力和物力承担产品的配送 。例如光明乳业拥有8700平方米的冷冻配送中心和200辆配备冷冻设备的运输车辆以支持它在中国32个省和地区的销售 。然而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却要求生产商把精力集中在发展其核心竞争力而甩去物流这个沉重的包袱 。医药流通行业儘管医药本身在中国是个成熟行业,随着医药分销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医药流通行业在中国成了一个新生期的行业 。中国医药行业长期以来受政府调控,重生产轻流通 。无论是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企业各自为营,小而全,缺乏经济规模;医药公司的分布具有很强的地区性;从药品製造商到医药公司到医院等客户整个产业的供应链存在很大程度的资源重複和浪费 。在医药流通行业,医药公司如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由于医药的採购价格由製造商确定,而销售价格又由国家确定,医药公司一直以来都是整条产业链上最薄弱的环节,缺乏定价的力量;而近来国家政策的改变将原来的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零售商的分级分销体系扁平化,从而加剧了流通行业的竞争;再加上中国加入WTO以后允许外资的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医药公司将直接与他们展开竞争 。因此,最佳化产业的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以获取竞争力和利润成为医药公司的当务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