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刀法,武术刀法基本功 中国十大刀术( 二 )


(四)身体左转,右手持刀向上、向前停于身体右侧,左臂向下、向左平摆还原成预备姿势 动作要求:立抡成圆,劈刀立点在头部前上方.
武术刀法基本功一. 刀的形成与演变
1. 原始时期的石刀
2. 夏商时期的青铜刀
3. 西周、战国时期的铜、锡合金的青铜刀
4. 汉代时期的铁刀
5. 唐代时期的仪刀、鄣刀、横刀和陌刀
6. 宋元时期的长柄刀和短柄刀
7. 明清时期的刀和刀法著作
8. 近现代时期的刀和刀术运动规律
二. 刀术基本技法
1. 力劲势猛
2. 刀快法诈
3. 儇跳超距
4. 刀手配合
刀术源流、技法
刀是古代武艺中专用于劈砍的一种武器,近、现代武术中常见的器械之一 。
刀 的历史可追溯到很远很远 。据考古学者对出土的石器测定,确认在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知道制作和使用石刀了 。从出土的各类石刀看,它们的 大小不同,长短不一,形状各异 。原始人在制作石刀的同时又制作了陶刀等 。他们利用这些刀防御猛兽的袭击,与兽搏斗和邻族争生存 。可见,刀在原始社会既是劳 动工具又是自卫防身的武器 。
夏代铸铜工艺已有一定的水平,那时制造的青铜刀大都是仿照石刀、骨刀、等制成 。当时虽未脱离石刀等形状,但无疑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
商代的青铜冶炼技术已到了相当纯熟的程度,当时人们已基本掌握了青铜合金的特点和性质,能按一定的比例来制造铜锡合金的青铜刀,样式也较多 。
西 周及春秋战国时期,刀的样式比以前更多,在绘画中也出现了一些以刀为题材的艺术作品 。此间,人们对冶炼刀的铜、锡比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铸造技术更趋精 湛 。相传当时能制造出切玉如泥的“昆吾割玉刀”,以及削铁如泥的青铜刀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冶铁业的发展,还出现了铁刀,无疑这是铸刀技术史上的又一次大 的飞跃 。
到了汉代,刀逐渐代替成为战场上拼杀的重要武器 。原因是汉代骑兵勃兴,战场上要想杀伤敌人,不是用剑向前推刺,而主要靠挥臂劈砍 。同时,由于击打技术提高,需要有格架防守性能强的武器,对于这些,只有刀才适合 。
三国时期,刀仍是作战的主要武器 。制作技术也更精湛 。
到了唐代,刀逐渐改为无环的装柄刀,在军事上的应用更为广泛 。唐代的刀,分为仪刀、鄣刀、横刀、陌刀 。仪刀是皇朝禁卫军使用的武器;鄣刀是一般官吏佩带的武器;横刀为兵士所佩,当时又叫佩刀;陌刀属于长刀类,步兵所持 。
宋 元时期的刀,形状有了改进,从狭直的长条形方头刀改成前锐后斜的形状,有护手,并且去掉了那些扁圆形的大环和鸟兽饰物等 。这些长柄刀适宜实战,军中善使者 很多 。元代以后,长柄刀在军中逐渐少用,用于作战的只有钩镰刀一种 。名代多见为短柄刀,尤其是短柄长刀 。在戚继光的军队中还流行着一种刃长,柄较一般短刀 长,便于双手握持的腰刀,这种刀和日本的倭刀相似,是明军在抗倭战斗中吸收了倭刀的优点而制成的 。
明代是中国武术发展的盛期,这一时期人们对刀术的探索、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出现了一些介绍刀法的著作 。如程宗猷的《耕余剩技、单刀法选》,戚继光的《辛酉刀法》等 。
清代军队中流行着长柄刀和短柄刀两种 。清代刀制,比以前各代繁杂而丰富 。除军队中流行的一些刀以外,在民间和反帝反清的起义队伍中也流行着各种刀,涌现出不少使刀的人 。
近、 现代国内流行的武术用刀,种类很多有大刀、单刀、双刀、九环刀、砍刀、苗刀、扑刀等等 。这些刀尽管名称不一,但在构造上,大体都包括刃、背、尖、盘、柄五 个部分 。刀的形状和种类不同,在用法和要求上也有所不同,各有个的规律 。例如,属于长器械的大刀,在动作上要求背、刃分明:首先“大刀看刃”是劈,是抹,是斩?都要清楚;其次,“手不离盘” 。属短器械的单刀和双刀其运动规律是“单刀看手,双刀看走” 。拳语说:“刀如猛虎”,所以练刀是要勇猛、快速、有力 。并有“四要”之说:一要刚毅勇猛;二要快似流星;三要干净利落;四要杨柳临风 。“双刀看走”,是说练双刀时,刀法要与步法、身法协调,特别是步法要清楚、 利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