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建坤、陈超、姚强主编书籍 第二版 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第二版)(卓建坤、陈超、姚强主编书籍)【卓建坤、陈超、姚强主编书籍 第二版 洁净煤技术】《洁净煤技术(第二版)》是2016年1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卓建坤、陈超、姚强 。
基本介绍书名:洁净煤技术(第二版)
作者:卓建坤、陈超、姚强
ISBN:978-7-122-24843-5
页数:360页
出版时间:2016年1月
装帧:平
开本:B5 710×1000 1/16
内容简介本书是《21世纪可持续能源丛书》之一 。本书用最小的篇幅介绍了洁净煤技术的概貌 。第1章阐述了煤在能源中的地位及在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章讲述了煤炭的洗选和加工转化技术,如煤的物理与化学净化、配煤和型煤技术,第3章主要介绍了燃烧过程中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洁净煤燃烧技术,第4章专门介绍了燃烧后的烟气净化技术;第5章和第6章介绍了煤炭的转化,包括煤炭气化技术和煤炭液化技术,第7章介绍了世界上先进的发电技术,第8章介绍了CO2捕集、输运和埋存以及利用等方面的技术以及系统 。本书可供关心能源和燃煤技术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参考,对于想进入这一专业领域的人员,也可以作为入门参考书使用 。目录第1章煤炭利用与环境问题11.1世界煤炭资源及其地位11.2中国煤炭资源及其地位51.2.1中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状况51.2.2中国煤炭的资源状况61.2.3中国煤炭生产和消费现状81.2.4中国煤炭需求预测91.3煤炭燃烧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111.3.1煤炭利用的途径111.3.2二氧化硫污染与酸雨111.3.3氮氧化物与光化学雾污染161.3.4燃烧颗粒物污染181.3.5燃煤产生的其他污染物211.4洁净煤技术22第2章煤炭净化技术232.1煤炭净化技术的发展232.2煤炭的物理净化法242.2.1重介质选煤262.2.2跳汰法272.2.3浮游选煤292.2.4乾法选煤302.2.5典型的选煤工艺312.3煤炭的化学净化法332.4煤炭的微生物净化法362.5煤净化产生的废弃物及其利用技术392.5.1煤矸石392.5.2煤泥402.6配煤与型煤技术412.6.1配煤技术422.6.2型煤技术43第3章煤的先进燃烧技术483.1燃煤锅炉NOx的生成机理及其低NOx燃烧技术483.1.1燃煤锅炉NOx的生成机理493.1.2燃煤锅炉的低NOx燃烧技术523.2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663.2.1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概述663.2.2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基本原理及特点683.2.3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污染控制813.2.4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发展与展望863.3水煤浆燃烧893.3.1水煤浆概述893.3.2水煤浆的特性903.3.3水煤浆的製备913.3.4水煤浆的燃烧933.3.5水煤浆的套用963.3.6水煤浆的发展历史及前景100第4章燃煤烟气净化技术1034.1烟气净化的基本原理1044.2颗粒物的脱除技术1064.2.1颗粒物脱除的基本原理1064.2.2颗粒物脱除技术的分类1074.2.3机械除尘技术1084.2.4湿式除尘技术1094.2.5静电除尘技术1124.2.6袋式除尘技术1184.2.7多场耦合PM2.5脱除技术1274.3烟气脱硫技术1324.3.1烟气中硫的来源及存在形式1334.3.2烟气脱硫技术概述1334.3.3烟气脱硫的基本原理和常用脱硫剂1364.3.4湿法烟气脱硫工艺1414.3.5乾法/半乾法烟气脱硫技术1504.3.6我国烟气脱硫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1564.4烟气脱硝技术1584.4.1NOx脱除技术概述1584.4.2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技术1594.4.3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1614.4.4湿式烟气脱硝技术1644.5同时脱硫脱硝技术1654.5.1电子束氨法和脉冲电晕法1654.5.2活性炭加氨吸附法1674.5.3NOXSO工艺1674.5.4SNOTMx工艺1684.5.5SNRB工艺1694.5.6氧化铜法1704.5.7湿式FGD加金属螯合物法1714.6燃煤电站锅炉重金属和汞排放的控制技术1714.6.1燃煤电站锅炉的重金属污染1714.6.2燃煤锅炉汞的污染1764.6.3燃煤锅炉燃烧中汞的形态和排放1774.6.4燃煤锅炉汞排放的控制技术180第5章煤的气化技术1865.1概述1865.1.1煤气化的定义和实质1865.1.2煤气化的基本原理1885.1.3煤气化的分类1895.1.4影响煤气化效果的几个因素1905.1.5煤气的种类1925.1.6煤炭气化的基本工艺流程1935.2移动床气化法及其典型气化炉1945.2.1常压移动床气化法1955.2.2典型的常压移动床气化炉1985.2.3加压移动床气化法2015.2.4典型的加压移动床气化炉2035.3流化床气化法及其典型气化炉2065.3.1流化床气化法2065.3.2典型的流化床气化炉2085.4气流床气化法及其典型气化炉2115.4.1气流床气化法2115.4.2典型的气流床气化炉2135.5其他气化法2195.5.1熔融床气化法2195.5.2煤的地下气化法2225.6煤气的净化和加工2245.6.1脱除酸性气体2245.6.2CO变换2275.6.3煤气甲烷化2285.7我国煤气化技术的发展2305.7.1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231 5.7.2分级供氧和水冷壁水煤浆气化技术2325.7.3TPRI两段乾煤粉气化炉2345.7.4乾煤粉加压气化航天炉2355.7.5熔聚气化技术235第6章煤的液化技术2376.1煤液化的意义和相关概念2376.2煤的直接液化技术2386.2.1煤直接液化的基本原理2396.2.2煤直接液化的一般工艺过程2406.2.3几种典型的直接液化工艺2416.2.4煤直接液化技术的关键因素2516.2.5直接液化产物的特点 2556.2.6我国的煤直接液化技术2556.3煤的间接液化2586.3.1FT合成法的基本原理及工艺2596.3.2几种间接液化的典型工艺2646.3.3间接液化技术的产物特点2696.3.4我国煤间接液化技术2706.4煤製备其他液体燃料2716.4.1煤制甲醇的典型工艺2716.4.2甲醇转化制汽油2736.4.3煤制二甲醚的典型工艺2746.4.4我国的煤制其他液体燃料技术276第7章洁净煤发电技术2807.1超超临界发电技术2817.1.1超超临界机组的关键因素2827.1.2超超临界机组的发展历史及前景2847.2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基础2877.2.1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基本原理2877.2.2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基本形式2887.3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2937.3.1IGCC的基本原理2937.3.2典型的IGCC示範工程2947.3.3IGCC的主要特点及影响因素2977.3.4IGCC的发展过程及趋势2997.4燃煤增压流化床锅炉联合循环3017.4.1PFBC的基本形式3017.4.2典型的PFBC电站系统3037.4.3PFBC的特点及影响因素3057.4.4PFBC的发展历史及趋势3067.5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联合循环3097.5.1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3097.5.2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联合循环介绍3107.6整体煤气化湿蒸汽联合循环313第8章洁净煤技术的发展与前景展望3178.1国际上洁净煤技术的发展3178.1.1美国洁净煤技术的发展3178.1.2欧盟与日本的洁净煤技术的发展3198.1.3中国洁净煤技术的发展3208.2二氧化碳与全球气候变暖3218.3碳捕集与封存技术3258.3.1CO2捕集技术3268.3.2CO2封存技术3358.3.3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发展的意义3388.4煤基近零排放多联产系统339 8.4.1多联产系统的意义3408.4.2煤基近零排放多联产系统的发展343参考文献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