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与闽台区域文化人才培养模式省级创新实验区

汉语言文学与闽台区域文化人才培养模式省级创新实验区【汉语言文学与闽台区域文化人才培养模式省级创新实验区】汉语言文学与闽台区域文化人才培养模式省级创新实验区的建设依託闽南师範大学文学院、闽南文化研究院和闽南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 。已出版《闽南方言·漳州话研究》、《闽海纪要点校》、《林语堂与中国文化》、《林语堂的民族文化精神》、《林语堂的理想文化人格》、《林语堂的语言理论与语言运用》、《漳州籍现代着名作家论集》、《林语堂研究论文集》、《走近幽默大师》、《杨骚传》、《历史回眸》、《漳州民间信仰》等有关闽南文化研究方面的专着和论文集十多部
实验区简介 。以实验区成员为主体 , 由漳州师範学院主办了多次关于闽南文化方面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 实验区成员还积极参与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关于闽南文化的各种学术活动 。实验区高度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工作 , 先后在福州、莆田、泉州、漳州等地区 , 与福建传媒集团等近20家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的协定 。建设指导思想建设成两岸文化交流的人才培养基地 。海西已启动了全方位、多层次与台湾地区的交往 , 推动文化交流、人员互动 。加快推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 , 提升闽台缘博物馆的交流功能;深入开展两岸文化对口互动活动 , 深化两岸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合作;加强祖地文化、民间文化交流 , 进一步增强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连线两岸同胞感情的文化纽带作用 。这些都需要具有一定人文社科基础的专门人才 。建设目标实验区的目标定位是:培养闽台文化建设複合型人才 。实验区培养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现代教育与技术、现代传媒技术与套用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实践技能 , 获得进行本学科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 能在海西基础教育和闽台文化保护、交流与传播等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社会综合性工作的複合型人才 。建设内容1、实验区在本科生中开设了“闽南方言研究”、“林语堂研究”、“闽台文学史概论”、“闽南民俗文化”、“闽南民间艺术”、“南音研究”、“漳州方言韵书研究”、“闽方言文献专题”、“闽台民俗文化”等有关闽南文化与文学艺术方面的选修课程 。在此基础上 , 整合力量 , 拟开设“黄道周研究”、“明清闽南学风与文学研究”等选修课 , 在汉语言文学本科教学中彰显闽南文化特色 。2、与院闽南文化研究院、闽南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社科基地紧密配合 , 展开对明清闽南学风与文学、闽南地区古代文献的收集合整理、黄道周研究、林语堂研究、闽南方言研究、闽台民俗和民间艺术研究等课题的研究 , 有计画地申报各级项目 。3、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文艺、科研活动 , 挑选一批基础较好并有兴趣的学生组成闽台区域文化学生团体 , 组织他们考察参观闽南文化名人故居、古代建筑、风俗民情等 , 指导学生从事闽台区域文化专题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 。保障措施学校近年以彰显闽南文化精神为办学指导思想 , 实验区依託中文系、闽南文化研究院和福建省高校“闽南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人文社科基地 , 师资力量雄厚 , 学术成果丰硕 , 学校按规定提供经费支持 , 这些都为实验区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