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古城( 八 )


清代“康乾盛世”期间,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佛教寺、庵、道观和祭神的庙、宫遍布海州,清末更有“九庵十八庙”之说 。一条街佛道儒三教都有,在国内其他地方十分罕见 。当时的中大街核心繁华地区在马路口,从东往西依次是城隍庙(道教)、文庙(儒教)和大慈禅寺(佛教) 。城隍庙旧址在今电影院及其后面的食品厂,其原址在钟鼓楼以东,元末毁于战火,如今已不复存在了 。大慈禅寺位于海州城内十字街东首,原名大悲教寺,俗称大寺 。该寺始建于宋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 。整个寺院建筑于1971年被拆除,建设鼓楼中学(后为海州中学宿舍)和文化馆,附近居民再也听不到晨钟暮鼓和悠扬的诵经梵唱之声,只有山门前“八”字形广场在告诉人们昔日寺院的庄严肃穆和香火的旺盛,时时勾起老一辈人们的记忆 。海州历来为淮邦重镇、历史名城,文化古蹟甚多 。时光荏苒,在经历了上世纪的战争与浩劫后,古老的城墙、州府、花园、书院、寺庙、祠堂一一从我们视线中逐渐消失,只能从旧照上得窥一斑 。海州现存的古建筑大多残缺不全,保存完整的不多 。海州九庵十八庙海州古城内外及山川之间,佛道两教历代兴建的寺庙宫观建筑也比比皆是,虽代有兴废,但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就达六十余处,直到清末民初,仍有“九庵十八庙”之说 。素有“淮海东来第一城”之称的古海州,地处“南蔽江淮,北控齐鲁”和海、陆丝绸之路的交会点,区位独特,历史悠久,古蹟众多 。境内的国宝将军崖岩画,就是四、五千年前的海州先民们,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生活、劳作、祭祀的遗存,另一国宝孔望山摩崖造像,则记载了佛教在一世纪初传入我国的史实,其他古建筑、古驰道、古战场的遗蹟,遍布州内山水之间 。而反映佛教和道教在海州两千年来流传和弘法的宗教文化,及其大量的佛教寺庵、道教宫观神庙,则是古海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处古丝绸之路东起点和海上丝绸之路登入点的古海州,佛教传入较早 。而被称为海上仙山的云台山滨海近陆,是我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佛道两教都把海州作为他们弘法的理想场所,竞相兴建寺庙宫观 。範围不大的孔望山,既开佛教在海州流传的先河,又是我国道教最早的建筑东海庙兴建之所 。作为治所的海州古城内外及山川之间,佛道两教历代兴建的寺庙宫观建筑也比比皆是,虽代有兴废,但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就达六十余处,直到清末民初,仍有“九庵十八庙”之说 。这些风格各异、造型精美的寺庙建筑,既反映了佛、道教在海州的兴废交替,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融合的见证,是二千年封建社会发展的缩影 。这些寺庙,具体体现了宗教文化参与、融合併最终创造出海州辉煌的古文化的历史过程,寺庙中雕刻、绘画、经典、碑刻等应有尽有,其中许多是中国古建筑和雕刻艺术的精品,具有浓郁的东方文化色彩 。同时,这些寺庙也是人们进行宗教文化生活的场所和休憩游览的风景旅游胜地,以及民间对外友好交流的视窗 。古海州佛、道教长期并存,但却有各自的弘法基地,即有各自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 。佛教的寺和庵,是供奉佛像、存放佛经的场所,是佛和菩萨的“住宅”,也是出家僧人进行佛事活动和他们修持、生活和居住的地方 。而道教的宫观神庙,则是道教所奉之神的祭祀场所,是道教神职教徒(即出家道人)修习道教的斋仪和道术,以及生活居住的地方,是弘扬道教文化的基地 。但由于道教是多神教,这些祭祀场所大都是专门祭祀某位神仙的神庙,因而专指性很强 。从公元一世纪初的东汉初年,直到晚清的一千九百年间,古海州都在陆续兴建寺庙 。大量寺庙出现的原因,一是古海州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人文环境 。二是与我国佛教、道教的兴衰密切相关 。佛教自一世纪中叶的汉朝传入我国后,第一次兴盛于晋,至隋、唐进入鼎盛时期,清朝又趋复兴 。海州北齐年间建成的龙洞庵,唐朝前后建成的园林寺、紫竹庵以及清朝建成的百子庵、观音庵、神州庵等,都见证了佛教兴衰的过程 。道教自汉朝初年形成后,元、明两代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清代即趋衰微 。与此相关联的是,海州碧霞宫、天后宫、真武庙等道教的宫观神庙,大部分建成于这个阶段,见证了道教当时在海州的兴盛情况 。三是相当一批数量的寺庙,是由封建王朝直接诏令全国各地官方设定的,是其宗教政策的直接反映 。如明清两朝,都诏示天下,分别在学馆和郡县以上行政单位兴建文昌帝祠,为其科举选士制度服务 。海州的文昌宫、社稷坛、城隍庙、蒲神庙等,都是官府出面建造的 。第四,寺庙众多也是一个地区人文水平较高的反映,是与其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俗话说,盛世修庙 。没有相对宽鬆的政治环境和经济实力,建不成寺庙 。古海州物产丰饶,为兴建这些寺庙提供了物质基础 。而以寺庙为基地的佛道教文化,特别是其中关于教育、科技、医药等学术成果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又推动了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及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甚至形成了不少至今仍然存在的民俗,这是对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积极方面 。改革开放后,国家进一步明确了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并发布了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等法规 。1988~1992年,市和海州区政府先后修复了龙洞庵、百子庵、观音庵(古佛庵) 。1994年,恢复碧霞宫佛教活动场所,更名为碧霞寺 。2000年,恢复紫竹庵佛教活动场所,定为首堂寺院,更名为紫竹林 。区内共有二寺三庵5座佛教寺院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海州区还积极筹措打算恢复着名的园林寺及文庙等寺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