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古城( 四 )


海州古城

文章插图
双龙井蒋宅位于海州蒋巷东首 。为蒋家高祖蒋国钧私人住宅,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 。蒋国钧(1594~1644),海州人,明末武举,任台湾水军统领,抗倭时捐躯沙场,明王朝追封世袭 。蒋宅为四合院,现存客厅3间,东厢房3间,建筑面积150平方米 。大门东向,位于宅东南,为屋宇式 。大门对面有影壁(已拆) 。入厅即为前院 。西侧亦有影壁一座,前有石台花圃 。前院与后院隔以中门院墙,在住宅中轴线上,界分内外,垂花门砌砖仍保持着明代的建筑格式 。墙顶为清水脊悬山与披沿相连 。中门内两侧设定“威镇金台”和“桔井传长”漆匾,体现了屋主的家世 。客厅坐北朝南,面阔10米,进深5米,脊高5米 。硬山出檐,金字木樑架,顶覆小瓦 。客厅前走廊长10米、宽1.6米;廊柱4根,柱高2.3米;廊内均饰以木雕彩绘 。客厅前条石踏步3级,高0.6米 。距客厅南8米建有东西向亮纱脊长廊10米,和客厅平行 。此四合院前井后园,中轴排门 。天井乱石铺地,周围砌30余块巨大条石,光滑平整 。东厢房改动较大,无披沿,超手廊已拆除 。原建筑在主厅后还有后花园,基本上为明代前庭后园的建筑风格 。院内有百龄石榴树一棵,金镶玉竹一片,将古宅衬托得素雅幽静,古老而深沉 。蒋宅是目前海州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宅 。
海州古城

文章插图
蒋宅碧霞寺位于白虎山东麓,原名碧霞宫,又称奶奶庙 。始建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清顺治年间重修,为祭祀碧霞娘娘的场所 。建筑为明末清初风格,其中中殿三间和后殿五间,保存完好 。后殿西墙壁有一块顺治十年(1653年)的《灯油田记》碑,是清康熙七年地震后重修时嵌入的 。中殿三间为宫内主要供神场所,1997年,碧霞寺修建大雄宝殿时,将中殿按原制式向南整体搬迁30米 。两建筑均为市级文保单位 。
海州古城

文章插图
碧霞寺文庙戟门位于海州区原中大街国小院内 。戟门是海州文庙大门内的第一进房屋,位于原状元桥北侧,初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成化十二年(1476年)海州知州侯镗重修 。戟门现存五间,中间三间为过道,东西两侧各一间耳房,在东西山墙内,各嵌明碑一块 。按明《隆庆海州志》,明代戟门只三间,四面无墙壁,东西无耳房 。现存戟门,大部结构带有浓厚的清初风格 。其原因:康熙七年大地震,戟门等文庙大部分建筑毁圮,以后陆续修复 。至康熙五十年(1711年),戟门方由知州杨宗礼主持修复 。
海州古城

文章插图
文庙戟门百子庵位于钟鼓楼南约150米、幸福南路东侧 。百子庵建于清末,取“文王百子图”中的“百子”二字为庵名,昔日为海州人求嗣之处 。庵内供奉释迦牟尼及观音大士像 。
海州古城

文章插图
百子庵沈家祠堂位于锦屏山马腰东南侧的山道上 。为清末邮传部右侍郎沈云霈家庙,建于民国11年(1922年) 。祠堂是在山中古寺紫竹庵的废址上修建的,为两进院落,正殿左侧有西洋式圆门 。现残存块石砌成的台基,东西长32米,南北宽41米,高1.65米 。遗址面积约1300平方米 。2000年,在祠堂遗址上恢复重建佛寺紫竹林 。
海州古城

文章插图
紫竹林天成药店“天成公”药店原名叫“阮天成”药店,开业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位于海州中大街马路口西首,当时的药店沿街而建,坐南朝北,经营中草药和各种丸散膏丹 。“阮天成”药店的创办人阮吉人(字天成),原籍浙江宁波府,1923年阮吉人因年老无子,决定回归故里,转让资产,海州“阮天成”药店被房立聚、董延贵、王函秀等接办,改名“天成公”药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