牯岭街小剧场


牯岭街小剧场

文章插图
牯岭街小剧场【牯岭街小剧场】牯岭街小剧场位于台北市中正区,建于1906年 。它一共有三层:一楼设有服务台、文宣品区和实验剧场;二楼设有会议室、视听室、艺文空间;三楼设有排练室 。它是台湾唯一规划定位为前卫剧场的表演公共场所 。也是台北市第一个推动闲置空间再利用,转化成艺文空间,并委由民间经营之场地 。从2002年小剧场正式开放至今,已经策划100场以上的活动,参与使用者超过8000人次 。
基本介绍中文名:牯岭街小剧场
外文名:Guling Street Avant-garde Theatre
位置:台北市中正区
时间:1906年
开放时间:2002年
建筑历史
牯岭街小剧场

文章插图
本体建于1906年,巴洛克风格建筑,日治时期为日本宪兵分队所,战后改成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组 。1958年改建为日式砖造建筑,成为台北市政府警察局中正区第二分局,1995年中正二分局迁离,建物移交台北市政府新闻处管理 。小剧场历史陈梅毛、江世芳、鸿鸿等人成立“小剧场联盟”,争取该地做为小剧场之用,1997年由台北市新闻处负责规划成小剧场展演空间 。1999年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成立,小剧场移交文化局管理,于2001年设立“中正二分局小剧场”,并正式对外公开徵选委託营运管理单位 。2001年~2005年6月,由赵自强负责的如果儿童剧团经营管理,“中正二分局小剧场”更名为“牯岭街小剧场” 。2002年3月,牯岭街小剧场正式对外开放 。2005年7月起则由王墨林负责的身体气象馆统筹,策划及营运则由该剧场的经营管理处执行 。牯岭街小剧场历年来营运管理团队:1998~2001 台北市小剧场联盟2001~2005 如果儿童剧团2005~迄今 身体气象馆地理位置牯岭街小剧场位于南海学园规划的区域内,前有杨英风美术馆与邮政博物馆,后有以小吃闻名的南昌路段,邻近还有美国文化中心、历史博物馆、植物园、建国中学等,人文学术风气鼎盛 。交通公车:1路公车(牯岭街小剧场站)
牯岭街小剧场

文章插图
剧场交通地图捷运:中正纪念堂站-2号南门市场出口,沿南海路往重庆南路方向,步行约五分钟到达 。联络信息馆所地址:(100)台北市中正区牯岭街5巷2号管理单位:牯岭街小剧场经营管理处/身体气象馆启用日期:民国84年/1995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早上十点至晚上十点 。.每周一馆休 。其他特别休馆日将提前另行于官网公告 。场地介绍外观1954年改建及扩建完成,现今看到的建筑外观线条、内部主要结构,较多为该时期所留存的 。全馆分为两栋建筑结合形式 。前栋为两层楼高,采日式砖造建筑,一楼为大厅、公共空间,二楼则为艺文空间;后栋为三层楼高建筑,一至三楼主要分为:实验剧场、行政办公室、排练场 。
牯岭街小剧场

文章插图
牯岭街小剧场外观一楼区域【服务台】服务台位于大门右侧,并设有「演出技术部」与「演出值班室」,提供民众和使用单位最实时的服务 。另设有两厅院售票系统端点,周二~周日 12:00-20:00可取/购票 。【休息区】平日开放期间提供民众休憩、阅读艺文信息之处,演出时则可供观众于演出前稍作休息 。附有男、女厕及无障碍厕所 。【展示区】大厅展示区设有DM柜、小剧场展示柜、楼层广告牌、艺文杂誌区等,提供各式艺文活动之最新讯息、小剧场书籍、纪念商品等,可自行取阅或购买 。【演出团体票口】演出团体票口位于大门左侧,提供给演出团体作为票口、服务台柜檯使用 。票口为附轮可移式柜檯,并可依照需求增设摺叠桌搭配使用 。【拘留室】牯岭街小剧场的前身是台北市警局中正二分局,这里就是分局时代的拘留室 。因为饶富趣味及纪念性,在改建为剧场之后仍然被保留了下来,这里可做为独立的装置艺术空间,或是提供实验剧场演出创作者一个更有趣、更多样的表演空间 。(目前为专业器材存放及剧场团体使用,如欲参观请先预约)【实验剧场】此为馆内最主要的表演空间,是台湾表演艺术的一处发源之地,可容纳观众人数大约是100人 。后台有三间日据时期留下的「拘留室」、演员化妆室,以及卫浴设施 。剧场空间约四十坪 。观众席为9座移动平台,可依演出需求排列出不同面向形式之观众席配置 。另配有将近百盏剧场专业灯光、立体音响、两桿电动升降桿及固定灯桿,供挂灯、挂布景,以及其他效果使用 。二楼区域【艺文空间】近三十坪大的室内空间,临街的古老门窗与相邻的花园露台保留了历史建物的优雅气息,目前逐渐成为馆内新兴重要的展眼场地,可容纳约40人,附有多项设备提供团体布置需求,是举办艺文茶会、展览、影像放映、采访人员会、发表会、音乐会、讲座、读剧、小型戏剧演出等活动的最佳场地 。三楼区域排练场近三十坪的空间,没有樑柱阻碍的满坪木质地板,以及大幅墙面的落地立镜提供了排练场地所需要的极佳条件 。可容纳约30人 。适合表演团体作为排练、工作坊等课程使用 。附有基本音响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