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尼拔·巴卡( 七 )


汉尼拔·巴卡

文章插图
面对罗马及诸部落军队连战皆捷的汉尼拔被迫回撤扎马战役扎马战役与第二次步匿战争中其他战役最大的不同点,在于迦太基在步兵数量上占了优势,反之在迦太基前盟友东努米底亚王Masinissa 倒戈加入罗马阵营之后,罗马军首次拥有了骑兵优势 。虽然逐渐年老的汉尼拔在多年征战义大利之后身心俱疲,但整体来讲迦太基仍然占有数量上的优势,并拥有为数八十的战象 。罗马的优势骑兵在战斗开始不久便击溃迦太基骑兵并一路追出战场,而大西庇阿设计的战术阵形轻易的化解了汉尼拔象兵的威胁 。即使如此,双方仍进行了一场硬战,战情甚至一度显示汉尼拔即将获胜,但大西庇阿适时的重整其部队,与全胜调头归来的罗马骑兵向迦太基军前后同时进击 。迦太基军的阵线至此崩溃,据估计此战迦太基损失了 31,000人,另有15,000人受伤,而罗马军总共只损失了 1500人 。迦太基在此役战败后对汉尼拔的军事能力失去了信心,于是随即向罗马投降,正式结束第二次布匿战争 。战后罗马向迦太基定下了极为苛刻的条款,除了巨额战争赔款之外,迦太基失去了所有海外领土,海军解散至只剩下十艘防海盗的军船,并从此不得在未经罗马许可下建立军队 。
汉尼拔·巴卡

文章插图
扎马战役战后和平时期四十六岁的汉尼拔在此时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并证明他在内政上的能力不亚于他的军事才华 。战后他先低调行事了一阵子,但迦太基政局的腐败使他不久之后便出头予以整治,他被选为行政官后恢复了这个职位的威信,并进行了一系列成效显彰的改革,使得迦太基可望在不大幅增加税收的情况下分期付清对罗马的战争赔款 。流亡与辞世扎马战役之后七年,罗马人开始顾虑迦太基人复甦的经济会对他们再次造成威胁,要求迦太基政府交出汉尼拔 。汉尼拔为此自愿流放离开迦太基 。他首先拜访了迦太基的故乡腓尼基的推罗城,随之旅行至以弗所,被準备向罗马开战的塞琉古帝国国王安条克三世奉为上宾 。汉尼拔不久便发现安条克的军队无法与罗马军的力量抗衡,因此建议他派遣舰队登入义大利南部,并自愿率领这批军队 。但听信内臣进言后的安条克三世不愿将任何重要职位交给汉尼拔,因此未予採纳 。据斯特拉波与普鲁塔克所记,在这段期间内他亦花了一段时间在亚美尼亚王国宫廷中,帮国王阿尔塔克西一世兴建新首都Artaxata 。公元前190年,汉尼拔受命指挥安条克的舰队,但在锡德战役被罗马的盟军击败 。安条克在连串战役中败给罗马之后,有意向罗马人求和并交出汉尼拔,因此汉尼拔逃至克里特岛,但不久便再次返回小亚细亚,投靠当时正与罗马盟国帕加马交战的比提尼亚国王普鲁西阿斯一世 。汉尼拔在这场战争中为普鲁西亚斯立下战功,再次让罗马人决心使其就擒 。在罗马的要求下,普鲁西亚斯同意将其交出,但决心不落入罗马人手下的汉尼拔至此服毒自尽,据推测是服用鸦片自尽 。其死亡的正确年代仍受到争议,但历史学家李维的着作似乎暗示汉尼拔与小其十二岁的大西庇阿同于公元前183年过世,享年六十四岁 。战略思想战无常法——为争夺信息前沿控制权而战斗 。随着汉尼拔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远征义大利,第二次布匿战争全面爆发了,而汉尼拔则在这场战争中显示了他超卓的统帅才能和超常的军事才华 。他在大战略层次上的战争艺术和实施战争的指挥作战中有许多思想都值得后来人借鉴 。汉尼拔在大战略层次上对人类战争理论的贡献就在于,他通过一群僱佣军打代理人战争将迦太基的“战略前沿”置于对手的领土上,从而使对手长期无法对迦太基本土形成威胁 。而在指挥战争中一般採用有效规避对手主力部队、并打击敌方实力较弱的部队的方法 。採取不断骚扰和袭击对手的方式,消耗对手的战斗力,然后以逸待劳击破敌军的方式 。塔古斯河战役体现了这一思想 。汉尼拔经此一仗,使附近的部落闻风而丧胆,迦太基在伊比利亚的局势也因为这一次的大捷而稳定了下来 。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引爆原因是汉尼拔攻陷了萨贡托城,而该城与罗马有着非正式的同盟关係 。罗马人以此为藉口挑起了战争,也直接导致了汉尼拔做出了入侵义大利的决定 。也使他获得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战略才华的舞台 。公元前217年6月21日的特拉西米湖战役是汉尼拔在与罗马交战中理想的第一笔,此次战役的胜利为汉尼拔带来了巨大的声誉,也对汉尼拔的一生产生了转折性的影响 。战役的胜利为汉尼拔继续在罗马境内展开斗争铺平了道路,也为汉尼拔下一步进行大规模的袭扰战埋下了伏笔 。应该说特拉西米湖战役的胜利使罗马执政者们真正开始注意起这个在其心脏发起战争的人的价值 。从此以后,大规模的战役不断爆发,数十万罗马青年因之而丧命 。而仅仅局限于这一场单独的战役来说,汉尼拔的作为已经足以震惊罗马 。随后,罗马人为了防止汉尼拔进攻罗马城,把所有的居民动员起来武装,準备保卫罗马城 。但汉尼拔并没有打算进攻罗马城,而是开始在罗马境内机动作战 。他採取了一个比较明智也符合利益的方法,避开敌人强大的主力部队,对小股敌人进行打击 。汉尼拔用以战养战的方式来攻城略地,补充物资,攻克其它防守薄弱的罗马城镇 。这就是汉尼拔“间接路线战略”的作战方法,同时也将自己的战略前沿深深地根植于对手的领土之中 。汉尼拔前期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一种战役上的胜利,更重要的,他的胜利,更多的是一种全新作战理念的胜利 。汉尼拔的战斗生涯,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对自我进行提升的过程 。而汉尼拔对罗马的成功入侵,将成为汉尼拔战争历史上最成功的一笔 。汉尼拔的战略战术,在本质上,是避敌主力,在不停的扰敌过程中消耗敌人的实力 。与此同时,汉尼拔战略思想对世界军事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战争不再有特定的前线 。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战争规则 。在汉尼拔的战争中,僱佣军所到之处,便是前线的延伸之地 。当汉尼拔的军队出现于罗马城外的时候,罗马城就是战争的前线 。将战场建立在敌人的腹地,将前线放在敌人的家门口,这不但有利于保护本国的经济不受到敌人的打击,同时,严酷的军事形式,将对敌国上下造成沉重的心里压力 。从一定意义上说,汉尼拔的“前线延伸”,也是一种成功的心理战 。但是限于当时的条件,汉尼拔没有完成其预定的目标,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汉尼拔战略的失败 。即使是在当代,汉尼拔的作战思想对我们仍然有极大的启示 。现代人普遍认为,边界是指陆上和海洋边界,这是在地图上明确标识出来的 。事实上,早在汉尼拔征战罗马时期,边疆的概念早就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固有陆地或海洋边界的概念了 。当汉尼拔在罗马的境内作战的时候,已经将迦太基的战略边疆锁定在罗马国内 。在汉尼拔深入罗马共和国前期的十几年中,罗马穷于应付汉尼拔的境内作战,是无法抽调兵力侵犯迦太基的本土的,在实际上,迦太基的边疆已经被汉尼拔延伸了 。汉尼拔曾经在特拉西米湖战役结束后释放了大量的罗马共和国的同盟者战俘,并对他们做演说:“我之来此不是要和义大利人作战,而是要帮义大利人向罗马作战 。”同时他又把所有被俘的罗马人全戴上枷锁予以扣留 。汉尼拔的意图非常简单,义大利作为罗马的盟友,是罗马对外进行作战时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但是这个部分早就不能够忍受罗马人残酷的剥削与压榨,因此,拆散罗马与义大利的联盟,对汉尼拔在罗马境内的战争十分有利 。或者可以说这是孙子“伐交”理论的一个国际版本 。在汉尼拔把迦太基的边境延伸的过程中,最着名的一场战役应该非坎尼战役⑽莫属了 。这场战役不但使汉尼拔名声更为之大噪,也部分实现了汉尼拔瓦解罗马义大利联盟的愿望 。由于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着名战役,在世界历史上被公认为是一个军事杰作 。坎尼战役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战略层面,还直接反映在它的经典意义上,尤其是以少数战胜多数的意义 。战役爆发时,罗马军队以80000步兵和6000骑兵对汉尼拔的40000步兵和12000骑兵,由于汉尼拔在骑兵数量是罗马骑兵的两倍,所以汉尼拔的战术必然是围绕着机动能力非常强的骑兵来做文章 。汉尼拔在其征战罗马期间,依靠其骑兵部队屡次对罗马军队发起以少胜多的战役,并屡次取得胜利 。无怪恩格斯会说:“汉尼拔是依靠其骑兵坚持在义大利的长期战争的 。”坎尼战役之后,罗马人改变了其惯有战术,他们开始重点防守未失陷的地区,并尽力限止汉尼拔从新的同盟者中得到给养,慢慢消耗汉尼拔的力量,实行全国为上的坚壁清野大战略 。这一大战略在后来的战争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军事评论家和战史研究学家认为,汉尼拔在与罗马人的战争期间,有一个最致命的失败之处没有攻取罗马城 。因为,罗马城是罗马精神的象徵,也是罗马城邦共和国体系的支柱与核心,如果汉尼拔能够在其战争中将罗马城作为打击重心,那幺战争将在最快的时间内结束 。汉尼拔的战略思想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外交上孤立敌人 。汉尼拔精通各种语言,尤其精通希腊语和拉丁语,还有高卢语 。这样不仅仅是为了指挥他手下不同民族不同风俗的僱佣军,还是为了和罗马周边国家、民族结盟,从外交上孤立罗马 。“从外交上孤立敌人,儘量争取可能的盟友”这个思想是汉尼拔第一次有目的有计画的实施的(以前希腊人这样做过,可是他们都只是局部的、习惯性的做) 。在战前汉尼拔和希腊地区的城邦达成了一起进攻罗马的盟约,他还派遣了大量的信使,和刚被罗马征服的高卢人达成了盟约 。所以一开战,罗马人便同时在西西里、希腊还有伊比利亚开战,三面作战使得罗马人迟迟不能集中兵力取得一个战场的胜利 。第二个就是汉尼拔最令人惊叹的杰作了:模糊的国界线,军队就是国家的边境 。这个战略思想在西方影响了非常的广泛,连如今美国的国家战略“境外战争”都是这种战略思想的现代版 。汉尼拔考虑到了战争对国家经济的破坏和平民的危害,所以他才不惜一切把战争引向罗马本土,从而最大化的削弱罗马人的战争潜力,而减少迦太基的损失 。这个思想的指引下,汉尼拔完成了那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行军,哪怕部队不断逃跑、减员严重、道路不通、土着骚扰不断,汉尼拔也没有放弃,从而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第三个战略思想就是“分化瓦解” 。和外交孤立不一样的就是他的对象是自己当前的敌人而不是可能的盟友,这在以前“敌人是敌人,朋友是朋友”的西方是从来没有过的,甚至以后都出现的非常少 。他利用间谍、俘虏还有有计画有针对的进军从而分化了罗马和罗马同盟间的关係,使得罗马人一度不相信自己的附庸军团同盟军团,最终汉尼拔的战略有了效果:义大利第二大城邦卡普阿倒向汉尼拔 。但是由于汉尼拔得不到本土的支援,他没有足够的兵力保护这些倒向自己的同盟,所以这个战略还是失败了 。第四个不算战略思想但是也算是个伟大的创举:信息的获取和间谍的套用 。汉尼拔之所以能够百战百胜,在异国他乡、别人的老家门口纵横驰骋16年,就是汉尼拔意识到了信息的重要性 。汉尼拔在开战前就对罗马派出了大量的间谍并且派出了大量的信使联繫周边国家 。开战前汉尼拔已经和山南高卢的一些部落达成了盟约并且当时的希腊、爱琴海诸城邦达成了一起进军罗马的盟约(儘管后来希腊人不敢进军,但是还是拖住了大量的罗马军队在边境) 。并且汉尼拔还派遣了大量的间谍和信使进入罗马,刺探军情,离间罗马人和罗马同盟的关係 。汉尼拔在义大利的进军路线连罗马人都觉得不可思议,那是因为汉尼拔知道罗马人不知道的道路,这就是间谍的作用 。令人津津论道的特拉西米若湖战役之所以能够按照汉尼拔的部署,就是因为在此之前汉尼拔巧妙地穿越了大草地,越过了罗马重兵把守的大路,把罗马军团甩在了后面 。所以罗马人怕汉尼拔进军虚弱的罗马,不得不在后面紧紧追赶、急于求战,从而掉入了汉尼拔精心设计的战场 。第五、汉尼拔在其战争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其军队中有很多的僱佣军,早在远征义大利之前,汉尼拔就在西班牙徵集了一支优秀的善于作战的僱佣军部队为其战略目标服务 。迦太基是个发达的商业国家,所以这个国家的商人和富有的农民们没有兴趣也不愿意到国家从军 。在汉尼拔远征义大利之前,他手下只有2500名左右的士兵是迦太基公民,其它的士兵都是从欧洲和非洲各地雇来的,应该说汉尼拔是世界上较早大规模使用僱佣兵部队参加作战的军事统帅 。虽然使用僱佣军可以减少迦太基人的伤亡,不过,大量使用僱佣军也是有其弊端的,一部分僱佣军在进军罗马的途中因为受不了艰苦而逃跑,因此,当抵达目的地的时候,汉尼拔的远征大军就已经不足半数了 。另外,僱佣军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在迦太基政府不能提供给汉尼拔时,为了维护僱佣军巨大的开销,汉尼拔必须在罗马境内攻城略地,抢夺财产 。这样的掠夺,自然会引起当地人民的不满 。但不管怎幺说,僱佣军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迦太基的複製人军队 。除此之外,汉尼拔十分重视谋略的作用,他所用的“火牛计”反映了当时人们如何利用一切战争资源的思想 。汉尼拔十分重视收买人心,有时候,他将自己扮作来自上天的神,使那些迷信的当地酋长相信他所说的话 。在领导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僱佣军部队时,汉尼拔经常把打胜仗后俘获的奴隶分给自己军队中的高卢人,使他们有获利的机会,从而更死心塌地的为他去作战 。汉尼拔的几次胜利使其在义大利半岛上的同盟者愈益增多,其中的一部分人寄希望于汉尼拔能够消灭罗马,使他们在其中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就是最早的“战争红利”驱动心理 。人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