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溪

泾溪【泾溪】《泾溪》是唐代诗人杜荀鹤(一作罗隐)创作的一首哲理诗 。此诗写了急流险滩之处鲜有船只倾覆沉没而水流缓慢之处却常有船只倾覆沉没的反常现象 。全诗通过比喻手法来总结教训,景物中寓哲理,理析得透彻,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精妙的生命辩证,给人以居安要思危、处盈要虑亏的告诫 。
基本介绍作品名称:泾溪
创作年代:唐代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杜荀鹤
作品出处:《全唐诗》
作品原文泾溪①泾溪石险②人兢慎③,终岁④不闻⑤倾覆⑥人 。却是平流⑦无石处⑧,时时闻⑨说有沉沦⑩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①泾(jīng)溪:水名,在安徽省泾县 。②石险:溪水中有巨石,行船易出危险 。③兢(jīng)慎:因害怕而小心警惕 。④终岁:一年到头 。终,结束;岁,年 。⑤不闻:没听说过 。不,没;闻,听说 。⑥倾覆:翻船沉没 。⑦平流:平稳的水中 。平,这里指溪水不掀波 。⑧处:地方 。⑨闻:说,听说 。⑩沉沦:沉没,淹没 。白话译文泾溪里面礁石很险浪很急,人们路过的时候都非常小心,所以终年都不会听到有人不小心掉到里面淹死的讯息 。恰恰是在水流缓慢没有礁石的地方,却常常听到有人被淹死的讯息 。创作背景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从诗的内容推测,诗人应该实地考察国泾溪,并在考察中悟出一个深刻的哲理,因而创作了这首诗 。作品鉴赏文学赏析“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二句,关键在“兢慎”两字 。泾溪急流险滩,礁石密布,航道险恶,船只往来之际,稍有不慎,是很容易触礁倾覆,船毁人亡的 。一般情况下,在险恶的水路上发生船只“倾覆”的事故,也算是“正常”现象 。然而,由于客观环境的恶劣,引起主观上的高度重视,人们深谙泾溪航行的危险性,所以,总是抱着十分谨慎的态度,全神贯注地绕过险滩,小心翼翼地避开礁石,得以平安地通过这一段险象环生的水路 。这样,由于过往的人“兢慎”的结果,本是很容易发生毁船事故的地方,“终岁”竟然听不到有关“倾覆”的不幸讯息 。相反地,“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在波平浪静,缓缓流淌的水域,没有阻碍航程通畅的礁石,也没有急流险滩漩涡,正常情况下,在这样的水面上行船,应该说是十分安全的 。可是,一种反常现象偏偏出现了:从平稳的航道上,时时传来船只沉沦、乘客灭顶的噩耗 。之所以有此反常事故频频发生,关键就在于,客观条件的好转使行船的人鬆了一口气,滋生了麻痹大意思想,丧失了警惕性,由谨小慎微变得满不在乎,船倾人溺也就在所难免 。这首诗前二句和后两句构成鲜明对比:由于“不慎”,安全的“平流”上却常见船只沉沦 。不同的客观环境,决定了不同的主观态度,不同的主观态度带来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 。此诗质实道来,韵味虽不隽永,却以其直捷性给人以更深刻的触着和箴戒 。其道出的是朴素而又深湛的人生哲理,概括的是极为丰实複杂的生活内容和切身长期的阅历体验,是人生安危和事业成败的历史现实经验的总结,在艰难险阻之中,保持高度警惕;在平安顺利之时,决不忘乎所以;人生事业,只能小处着眼,慎之又慎,勿懈勿怠,居安思危,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可以与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遗训、沈德潜赞为“大圣人忧勤惕厉语”的《尧诫》:“战战慄栗,日谨一日,人莫踬于山,而踬于垤”、成语“千里长堤,溃于蚁穴”、谚语“大江大海不淹人,小河沟里会翻船”互相发明 。名家点评近现代作家、语言学家秦似《唐诗新选》:“愈是危险的地方,人们就会愈加小心,也就较少发生事故;相反,平坦安稳的地方,人们往往粗心大意,反而容易出问题 。”此诗写了这个朴素的真理 。现代中国作家协会成员徐应佩《历代怨诗趣诗鉴赏词典》:该诗以泾溪的具体事实说明事理,因其具体形象,故即能动人,又能服人;因其个性中寓有共性,揭示了客观规律,也就使其理带有普遍性,使人缘此而驰想开去,凡事都要谨慎 。作者争议对于此诗的作者,《全唐诗》一作罗隐,一作杜荀鹤,且收入杜荀鹤《唐风集》 。王启兴主编的《校编全唐诗》则根据罗隐《甲乙集》未收此诗而收入杜荀鹤《唐风集》认为此诗作者为杜荀鹤 。而李元洛在其着作《李元洛新编今读唐诗三百首》中认为:罗隐为浙江富阳人,似未来过泾县,杜荀鹤为安徽池州人,与泾县相去不远,乃近水楼台,作者当以杜荀鹤为是 。杜荀鹤(约846年—约906年),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 。池州石埭(今安徽太平)人 。大顺二年(891年)四十六岁时中进士 。最后任后梁太祖的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 。其部分诗篇反映唐末军阀混战局面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惨痛境遇,在当时较突出 。有《唐风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