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四 )


汉书

文章插图
《汉书注补》(清朝·王先谦)关于《汉书》的注本,唐朝以前诸家所注都已失传 。清朝的王先谦仿经疏体例注释旧史的代表作《汉书补注》,该书旁采诸家之说,经多年穷究,使疑难不解之处得以通晓,因而至今仍受国内外史学界推崇 。这些注释,对于《汉书》中的字音、字义和史实等均有详细考证,为我们阅读《汉书》提供了便利,成为今天使用《汉书》的重要工具 。另外,近人杨树达的《汉书窥管》及《汉书补注补正》,都可以参考阅读 。考订《读汉书杂誌》(清朝·王念孙),《汉书注校补》(清朝·周寿昌),长于音训和文义 。《汉书疏证》(清朝·沈钦韩),《汉书辨疑》(清朝·钱大昭),《汉书管见》(清朝·朱一新),《汉书琐言》(清朝·沈家本),精于考证,训诂和校勘也颇有可取 。《汉书窥管》(民国·杨树达),长于训诂校勘 。
汉书

文章插图
《汉书新证》(陈直)《汉书新证》(现代·陈直),系统利用居延和敦煌出土的汉简、汉碑、秦汉铜器、漆器等古器物文字,秦汉印玺、封泥和瓦当等文字,以作新证,多所发明 。其中对《百官公卿表》的发伏疏证,尤为精当 。此外,金少英的《汉书食货志集释》是研究汉代经济的重要参考书 。岑仲勉的《汉书西域传地里校释》则是研讨西域地名沿革的必读书 。清末的王先谦,集六十七家考订之作的精华,撰《汉书补注》 。其个人发明虽不多,但综合抉择能力强,成就斐然,至今无可替代,是阅读《汉书》最基本的参考书 。其缺点是对钱大昭、周寿昌等人的观点,採摭均有未备 。所以清代学者的考订之书仍不可轻废,而近现代学者的新成果,更需格外重视 。清人有关《汉书》表志的校补之作甚多,成就亦较大 。有代表性的佳作多收入《二十五史补编》及《史记汉书诸表订补十种》二书中 。其中夏燮的《校书八表》、梁玉绳的《人表考》、杨守敬的《汉书地理志补校》、姚振宗的《汉书艺文志拾补》最为重要 。宋代王应麟作《汉书艺文志考证》十卷,对三百八十多种图书进行了详细考订,“所考证者,汉书着记即起居注,家语非今家语,邓析子非子产所杀、庄忽奇严助之驳文,逢门即逄蒙之类,不过三五条而止”,又收未录之书二十七种,“《易》类增《连山》、《归藏》、《子夏易传》;《诗》类增《元王诗》;《礼》类增《大戴礼》、《小戴礼》、《王制》、《汉仪》;《乐》类增《乐经》、《乐元语》;《春秋类》增《冥氏春秋》;道家增《老子指归》、《素王妙论》;法家增《汉律》、《汉令》;纵横家增《鬼谷子》;天文增《夏氏日月传》、《甘氏岁星经》、《石氏星经》、《巫鹹五星占》、《周髀》、《星传》……”,是第一部系统研究《汉书艺文志》的学术着作 。王应麟认为《汉书·艺文志》中将于长《天下忠臣》归入“阴阳家”是不恰当的,又考定皇甫谧所云《伊尹汤液》即《汉书·艺文志》之《汤液经法》 。又如:“老子指归不着录隋志:十一卷,严遵撰 。列子释文云:遵,字君平,作指归十四篇,演解五千文 。”清人姚振宗又作《汉书艺文志拾补》六卷,补书三十四种 。后世影响历史地位《汉书》这部史学巨着,分为纪12篇,主要记载西汉帝王的事迹;表8篇,主要记载汉代的人物事迹等;志10篇,专述典章制度、天文、地理以及各种社会现象;传70篇,主要记载各类人物的生平以及少数民族的历史等 。班固作《汉书》沿袭《史记》的体例,所不同的是《史记》有“世家”,《汉书》没有;《史记》记载典章制度的部分叫作“书”,《汉书》改称“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