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事件 澶渊之盟( 二 )


历史事件 澶渊之盟

文章插图
从以上资料来看,辽朝在北宋边境不断挑衅,直至挥师进逼,可见其觊觎中原之心,其妄图吞併北宋,引发两国之间的战争,这便是之后两国所缔结的澶渊之盟的直接原因 。辽军至定州,两军出现相峙局面,王继忠乘间劝萧太后与宋朝讲和 。辽恐腹背受敌,提出和约,初为真宗所拒 。十一月,辽军在朔州为宋军大败,岢岚军的辽军因粮草不继撤军 。辽军主力集中于瀛州(今河北河间)城下,日夜不停攻城,宋军守将季延渥死守城池,激战十多天未下 。萧挞凛、萧观音奴二人率军攻克祁州,萧太后等人率军与之会合,合力进攻冀州、贝州(今河北清河),宋廷则“诏督诸路兵及澶州戌卒会天雄军” 。辽军攻克德清(今清丰),三面包围澶州(今濮阳),宋将李继隆死守澶州城门 。
历史事件 澶渊之盟

文章插图
辽朝统军萧挞凛恃勇,率数十轻骑在澶州城下巡视 。宋军大将张环(一说周文质)在澶州前线以伏驽射杀辽南京统军使萧挞凛,头部中箭坠马,辽军士气受挫,萧太后等人闻挞凛死,痛哭不已,为之“辍朝五日” 。《辽史》载:“将与宋战,(萧)挞凛中弩,我兵(辽兵)失倚,和议始定 。或者天厌其乱,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此时宋真宗一行抵澶州 。寇準力促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门楼以示督战,“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 。真宗御驾亲征鼓舞了士气,集中在澶州附近的大宋军民多达几十万人 。赵恆到北城转了一圈后,也受到这种气氛的感染,于是也就安下心来,留寇準在北城全权总理各项事宜,自己回南城住下 。而这个时候,契丹方面却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因为儘管他们这次出兵进展顺利,但是战线拉得过长,补给非常困难,再加上孤军挺进宋朝腹地,万一战败,后果不堪构想 。萧太后本身也是一个很务实的领导人,在出兵之前,她已经做好了可战、可和的两手準备,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也有心同宋朝和谈,于是就听从了降将王继忠的建议,派人赴入澶州转达了自己罢兵息战的愿望 。这也正是赵恆的心愿,所以当即回信表示宋朝也不喜欢穷兵黩武,愿与契丹达成和解,又派出殿直曹利用作为使臣去与契丹洽谈议和事宜 。寇準在听到讯息后,急忙赶回南城向赵恆苦谏,称契丹已是强弩之末了,正是打败他们的大好时机,边防大将杨延昭也派人上书,称敌军人困马乏,我军士气高涨,正应该趁此良机,扼守各路要道,对敌围而歼之,然后再乘胜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 。可惜赵恆畏敌如虎,只想媾和,而朝中大臣们也都惧怕契丹,纷纷表示支持合议,甚至联合起来攻击寇準拥兵自重,寇準无奈之下,也只得同意与契丹讲和 。而且辽军初战失利,加上孤军深入,于是提出议和 。
历史事件 澶渊之盟

文章插图
宋真宗赵恆既然双方都有心和解,剩下的事情也就好办了,无非就是讨价还价上的问题了 。赵恆贪图苟安,财大气粗,也不在乎钱,起先契丹派人说要宋朝归还被周世宗夺走的瓦桥关南之地,赵恒生怕失去合议机会,也怕割地求和,会遭后人唾骂,于是立即派曹利用去议和,并对他说:“只要不割地,能讲和,契丹就是索取百万钱财,也可以答应 。”曹利用就问底线到底是多少呢?赵恆不假思索地道:“如事不得已,百万亦可 。”寇準听到之后,又暗中把曹利用叫了过去,说道:“皇上虽有百万之约,但要是超过三十万,我就砍了你的脑袋 。”曹利用领命去了辽营谈判,最终达成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