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湖( 二 )


洪泽湖

文章插图
洪泽湖大堤江苏省段 洪泽湖大堤是淮河下游重要流域性防洪工程,位于洪泽湖东岸,北起淮阴县码头镇,南至盱眙县张大庄,全长67.25km 。洪泽湖大堤始建于公元200年(东汉建安五年),后来历代修建,特别是明清两代,逐步将土堤加做石工墙 。从明万曆八年(公元1580年)到清乾隆47年(1782年),经过202年才基本完成 。历代都有修缮 。三河闸三河闸位于江苏省洪泽区境内,洪泽湖的东南角,是淮河下游入江水道的控制口门,是淮河流域性骨干工程 。它是建国初期中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大型水闸 。
洪泽湖

文章插图
三河闸三河闸工程于1952年10月动工兴建,1953年7月建成放水 。闸身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共63孔,每孔净宽10m,总宽697.75m,底板高程7.5m,宽18m,共21块底板,闸孔净高6.2m 。闸门为钢结构弧形门,每孔均设有2×10t卷扬启闭机一台 。左右岸空箱内分别设有水电站一座,装机容量分别为200KW、125KW 。门墩架设公路桥,按汽-10级标準,採用双车道,净宽7m 。三河闸按洪泽湖水位16m设计、17m校核,原设计流量为8000m/s,加固后的三河闸设计行洪能力提高到12000m/s 。设计抗震烈度7度,属大Ⅰ型水闸 。三河闸工程的建成,极大地减轻了淮河下游的防洪压力,保证苏北里下河地区不再受到淮河洪水灾害之苦 。建成以来,抗御了1954年、1991年、2003年、2007年等大洪水,充分发挥了骨干水利工程效益 。年均泄洪近200亿m,为保证里下河地区3000万亩农田和2000多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 。三河闸工程拦蓄淮河上、中游来水,使洪泽湖成为一个巨型平原水库,为苏北地区的工农业、人民生活用水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三河船闸三河船闸位于江苏省洪泽区蒋坝镇南端,是洪泽湖大堤的穿堤建筑物,是三河闸水利枢纽的组成部分 。上闸首切洪泽湖大堤入洪泽湖,下游经入江水道三河段、石港船闸、金宝航道和南运西船闸连通大运河 。其主要功能是通航,兼顾防洪和抗旱输水 。
洪泽湖

文章插图
三河船闸三河船闸1969年开工建设,建成于1970年3月,2001年,经安全鉴定为三类闸 。2006年12月~2007年7月进行除险加固 。加固后的船闸口门净宽10米 。闸室为扩散结构,有效长度100米,最大净宽16米 。上闸首工作门底槛高程9.0米,闸室底板和下游工作门底槛高程4.8米 。上闸首顶高程17.5米,闸室墙顶高程16.5米(含1米高防浪板),下闸首顶高16.5米,船闸最大水级差8米,闸室内最小坎上水深2.5米 。三河船闸工程建成后分别于1973年、1995年、2007年进行了三次加固,1984年和1990年进行了两次大修 。灌区工程洪泽湖形成之前,淮河右岸分布着破釜、白水、泥墩、富陵诸湖塘 。汉建安初(196~200年),广陵太守陈登在破釜塘东筑高家堰,“巡土田之宜,尽凿溉之利”,开始引湖水灌溉农田 。三国魏明帝时(227~238年),邓艾修白水塘,“立三埝,开八水门,置屯四十九所,溉田万二千顷” 。南北朝北齐乾明元年(560年),复修百鳖屯 。隋大业十二年(616年),破釜塘溃、白水塘亦坏 。唐证圣时(695年),重置白水塘、羡塘屯田 。长庆三年(823年),调扬州、青州、徐州民力开徐州泾、青州泾、大府泾、竹子泾、棠犁泾,灌溉範围扩大到东部沿湖地区 。南宋时各塘淤废,元代又在湖区立洪泽屯田 。明初,黄河南泛日剧,大筑高堰,蓄清刷黄,逐步形成洪泽湖,原有灌溉设施全部破坏 。延至清末,疲于应付防洪工程,无力修建灌溉设施,只有部分淮水出清口循裏运河供沿线灌溉 。民国时期提出导淮工程计画,考虑到用洪泽湖蓄水发展裏运河、废黄河、盐河地区灌溉,只兴建少数工程 。建国后,对洪泽湖蓄水灌溉进行了全面规划 。1951年4月,治淮委员会提出《关于治淮方略的初步报告》,计画兴建洪泽湖水库,备苏北农田灌溉之用 。苏北治淮总指挥部在《苏北灌溉总渠工程规划概要》中提出淮河下游开闢四大干渠,引洪泽湖水,灌溉废黄河以南2580万亩农田 。1953年三河闸竣工,洪泽湖具备了蓄水条件 。1954年1月,治淮委员会召集苏、皖两省协商,形成“洪泽湖蓄水位问题研究会议纪要”,经华东局、水利部转报政务院,暂定蓄水位12.5米 。为便于治理和管理,同年12月,省政府报请政务院批准,将安徽省的泗洪、盱眙两县划给江苏,江苏的萧县、砀山划给安徽 。开始进行蓄水垦殖移民工程,洪泽湖正式蓄水 。沿总渠、裏运河陆续发展自流灌溉 。1957年冬,淮沭新河进水口二河闸、盐河朱码节制闸、盐河涟东灌区、中运河竹络坝灌区等工程相继开工 。1958年,二河、淮沭河、淮阴闸、沭阳闸、盐河闸、淮涟闸、蔷北地涵、滨海闸等输水控制工程开工 。盐河涟中、涟西灌区,淮沭河淮涟、柴塘、柴沂灌区、新北灌区、沙河灌区,洪泽湖蒋坝灌区,废黄河张弓、南乾灌区也陆续开始兴建 。1967年,在洪泽湖大堤上建周桥洞,将原砚台、高涧灌区合併为周桥灌区 。到60年代末,洪泽湖自流灌区面积扩大到400万亩 。1970年又在洪泽湖大堤上建洪金洞,将原蒋坝灌区扩大为洪金灌区 。到1987年,洪泽湖灌区範围内有5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19处,控制土地面积6939.34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579.3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42.31万亩 。其中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10处、10~30万亩中型灌区7处 。由于水情变化,有7箇中型灌区改为提水灌区,其设计灌溉面积120.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7.2万亩 。社会经济洪泽湖涉及两市四县二区(淮安市的洪泽区、盱眙县、淮阴区;宿迁市的泗洪县、泗阳县、宿城区),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06)数据显示,截止2005年底,涉湖的淮、宿两市总人口1052.31万,土地面积18627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937.74亿元 。农林牧渔业从业总人口220.27万,总产值401.7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2.8%;渔业生产总值58.62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6% 。物产资源洪泽湖水生资源丰富,湖内有鱼类近百种,以螃蟹,鲤、鲫、鱅、青、草、鲢等为主;洪泽湖的螃蟹也是远近驰名的 。此外,洪泽湖的水生植物非常着名 。芦苇几乎遍布全湖,繁茂处连船只也难以航行 。莲藕、芡实、菱角在历史上即素享盛名,曾有“鸡头、菱角半年粮”的说法 。旅游资源一、万顷碧波 。洪泽湖湖面辽阔 。湖内既有鱼鳖虾蟹,又有鸡鸭鹅鸟,还有多种水生植物 。南来北往的运输船队,川流不息,左右穿梭的渔船,极有观赏价值 。二、百里长堤 。洪泽湖东北——西南向为拦拱人工石坝,其余为天然湖岸防洪堤岸,有1800年历史,建筑宏伟 。三、港坞帆墙 。洪泽湖汛期水深、风疾、浪大,直接威胁着过往湖中渔船民的安危 。湖东岸原有蒋坝、高良涧两座避风港 。随着水运的发展,1966年加固洪泽湖大堤时,增建九龙湾、夏家桥、周桥三座避风港,1994年又在洪泽湖心建一座避风港,另加三座船闸,共有9处可供渔民避风之用 。这些避风港,四周皆用石工砌成,安全係数较大 。四、奠淮犀牛 。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由河督张鹏翮、采库司张弼安安排铸造,作为镇水之物,安放在洪泽湖大堤险要地段 。牛身略小于真牛,腹部有铸词,距今有300余年 。原有9具,尚存5具,分别存放在三河闸、高良涧高堰等地的湖堤上 。五、泄洪大闸 。位于洪泽湖东岸的三河闸、二河闸、高良涧进水闸,均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造的,闸身建筑雄伟壮观 。六、老君遗蹤 。位于洪泽湖南岸,淮河入湖处的老子山,古称丹山,相传老子(李耳)曾在此炼丹,故而得名 。山上现有炼丹台、青牛蹄迹和凤凰墩等名胜古蹟 。七、龟山晚眺 。龟山,位于老子山南侧,山形如龟,为历代用兵之地,古称龟山镇 。为秦汉以来历史名镇,留有夏禹治水之遗蹟 。清末仍有寺庙12座,和建筑宏伟的洪泽都司署 。清代为清河县南陲重镇 。它扼立于淮河入湖口处,是淮运分流的天然鱼嘴 。山上有很多古蹟,如安淮寺、水母井、古银杏树、淮渎碑、名人石刻等 。八、明陵石刻 。明祖陵,位于洪泽湖南岸,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高祖朱百六、曾祖朱四九、祖父朱初一三代陵墓,始建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用了28年时间才完成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大水沉没 。1966年,洪泽湖水位枯竭,祖陵的正殿、神路相继露出,石刻雕群经维修后,恢复原貌 。九、临淮观日 。临淮头,为洪泽湖西岸之半岛,三面临水,古时为临淮郡志,三国时,东吴大夫鲁肃出生于此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为洪泽湖管理局、洪泽区人民政府所在地 。后成为水产养殖基地 。适宜观看日出 。十、墓园春晓 。位于洪泽湖西岸的半城镇,设有雪枫墓园,园内安葬着新四军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将军遗体 。墓园大门两侧为时任苏皖边区人民政府主席李一氓题写的对联,墓东侧建一座由邓子恢题写的淮北苏皖解放区抗日阵亡烈士纪念塔,环塔有石碑13块,铭刻着抗日烈士英名4079人 。园内还有纪念馆,陈列着烈士遗物和革命文物 。已成为教育后代的革命基地 。十一、洪泽湖湿地公园,位于江苏泗洪县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实验区内 。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江苏省最大的淡水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全国内陆淡水湿地中排第11位,华东地区第2位 。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和其他野生动植物、鱼类产卵场、下草湾标準地层剖面 。保护区拥有鸟类194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6种 。洪泽湖湿地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生态休闲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