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湿地


湖泊湿地

文章插图
湖泊湿地【湖泊湿地】湖泊岸边或浅湖发生沼泽化过程而形成的湿地,按拉姆萨尔国际公约,湖泊湿地还包括湖泊水体本身 。湖泊湿地具有调蓄洪水、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价值和调节气候、供水(蓄水)、水产业、航运等经济价值 。套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湿地学(二级学科) 。
基本介绍中文名:湖泊湿地
外文名:lake wetland
结构:属于生态交错带,具有独特的结构
功能:调节气候、供水
背景简介中国幅员辽阔,天然湖泊遍布全国,无论高山与平原,大陆或岛屿,湿润区还是乾旱区都有天然湖泊的分布,就连乾旱的沙漠地区与严寒的青藏高原也不乏有湖泊的存在 。各民族对湖泊的习惯称谓也有所不同 。一般在太湖流域称荡、漾、塘和氿;松辽地区称泡或鹹泡子;内蒙古称诺尔、淖或海子;新疆称库尔或库勒;西藏称错或茶卡 。形成湖泊是在一定的地质历史和自然地理背景下形成的 。由于我国区域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湖泊成因和演化阶段的不同,显示出不同区域特点和多种多样的湖泊类型: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也有位于海平面以下的湖泊;有浅水湖,也有深水湖;有吞吐湖,也有闭流湖;有淡水湖,也有鹹水湖和盐湖等等 。结构湖泊湿地属于生态交错带,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 。
湖泊湿地

文章插图
从结构上看,湖泊湿地是由高地-水位变幅带-岸边带组成,高地以乔木、灌木为主,水位变幅带以湿生植物、挺水植物为主,岸边带以挺水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为主 。这些植物与生活其间的动物、微生物等生命因子及阳光、水分、土壤等非生命因子,共同处于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中,相互联繫、相互制约并发挥一系列的功能 。分类1永久性淡水湖:常年积水的海岸带範围以外的淡水湖泊 。2季节性淡水湖:季节性或临时性的泛洪平原湖 。3永久性鹹水湖:常年积水的鹹水湖 。4季节性鹹水湖:季节性或临时性积水的鹹水湖 。分布根据全国湿地调查,全国现有大于 1.0 km2的天然湖泊总面积为 835.15km2,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0.87% 。这些湖泊各具特色,有的深居高山,雪山环抱,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有的静卧平原,烟波浩淼,水天一色,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充满生机和灵气地散落在华夏大地之上,给大自然增添了无限风采,给人们带来许多美的享受 。中国的湖泊分布广且不均匀 。按着湖群地理分布和形成特点,将全国划分5个主要湖区:青藏高原湖群、东部平原湖群、蒙新高原湖群、东北平原及山地湖群和云贵高原湖群 。长江中下游及青藏高原是湖泊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 。根据成因,我国的湖泊可划分以下8种类型(王苏民等,1998) :构造湖、河成湖、火山口湖、 堰塞湖、 冰川湖、 岩熔湖、风成湖、海成湖 。微山湖湿地公园为亚洲最大的湿地公园,隶属济宁市微山县,充分利用湖区现有资源,建设以生态观光旅游为主导、生态保护与修复为典範的湖泊生态观光旅游圣地,集旅游观光、生态科研和历史文化保护于一体 。生态服务功能
    调蓄功能
湿地能在短时间内阻滞、蓄积洪水,然后在较长时间内慢慢向下游释放,可有效降低洪峰 。如鄱阳湖被大量湿地环绕,每年调蓄水量可达261×108,占鄱阳湖年均入长江径流量的18%,多年日平均调蓄洪峰流量可达1000m3/s 。2.控制沉积、改善水质和护岸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进入湿地的水流,流速降低、沉积增加,使吸附于沉积物上的污染物质从水中去除,并在湿地中沉积下来;湿地中的厌氧、好氧过程有促进水体中的化学物质沉澱或挥发的功能;湿地特徵之一的有机泥炭积累,最终成为许多化学物质的汇;湿地很高的生产力将通过植物个体的吸收、累积并最终埋藏在底泥中而产生很高的矿化率;浅水区汇产生具有重要意义的底泥-植物-水之间的交换;湖泊湿地周期性的水位变化导致氧化还原电位的周期性变化,有利于促进有机物和氮化合物的气体循环 。3.湖泊湿地是多种生物重要的栖息地湿地是鱼类和贝类重要的孵化和哺育场所 。番阳湖的122种鱼中,依靠湖滩湿地繁殖的本湖鱼就占了70%-80%,湖泊湿地造就了洞庭湖、鄱阳湖、青海湖一大批重要的渔业基地 。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形成了有利于水禽和野生动物的食物链,其独特的栖息环境,造就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主要表现为物种多样性 。4.调节局部气候湿地由于水分充足,植被茂盛,水分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旺盛,使局部气候和降水量等气候条件得以改善 。但是,大片湿地与开阔水体对局部性气候的影响之差别,目前还不太清楚 。5.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生物量湖泊湿地的沉澱功能以及湿生植物的吸收功能使湿地蓄积来自水陆两相的营养物质,有较高的肥力,又具有与陆地相似的光、温和气体交换,因而有很高的初级生产力 。据报导,湿地平均生产蛋白质为9g/a·m2,是陆地生态系统平均值的3.5倍 。6.具有娱乐、美学、教育和科研价值湿地景观独特而秀丽,生物多样性很高 。鱼类、鸟类和各种植物资源丰富,融娱乐、休闲、美学、教育和科研功能于一体,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我国许多湖泊以其独特的水乡景色和区位优势,已逐步成为旅游热点 。湿地的环境因子与动、植物群落之间的複杂联繫,为教育和科研提供了重要条件,对诸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等,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植被和动物湖泊湿地植物主要包括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其植物群落的分布,由于湖水深浅、湖岸陡缓、水质透明度和水温的差别,而在湖中有不同的分布界限 。同时,还形成了各种适应水生生态环境的生态类别,如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以及盐生植物等 。它们在维持该地区自然生态平衡、调节区域气候、河川径流和蓄水分洪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湖泊湿地动物主要指在湖泊湿地生境中生存或依赖湿地生态环境的脊椎动物以及水生的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 。动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占据各自的生态位,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维持着生态的平衡,成为湿地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松嫩平原湖泊湿地动物种类较多,其中又以鸟类居多,占动物种数的70.6% 。主要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