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考古参评项目|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 温州中国之最经典( 二 )


遗址瓷片堆积多呈条带状集中分布(图一〇),时代为元代,九成以上为龙泉瓷,且绝大多数无使用痕迹,应为贸易瓷在储存、转运过程中的损耗品(图一一至一三) 。
图一〇 干栏式房屋F9
图一一 朔门瓮城基址
图一二 元代瓷片堆积
图一三 北宋龙泉窑青釉线刻菱格纹如意足瓷熏炉
其他窑系有建窑系黑釉瓷(图一四)、青白瓷(图一五)及瓯窑褐彩绘青瓷(图一六、图一七)等 。部分瓷器外底有墨书,如“姓氏”、“姓氏 直”、“直”、“纲”等(图一八) 。
图一四 北宋晚期龙泉窑青釉篦划莲花折扇纹瓷碗
图一五 元代龙泉窑青釉八思巴文铭文瓷碗
图一六 南宋建窑黑釉金丝兔毫纹瓷盏
图一七 北宋晚期湖田窑青白釉瓷台盏
图一八 南宋青釉褐彩鱼纹瓷洗
遗址中还出土漆木器、琉璃器、贝壳、植物标本等丰富遗物(图一九) 。
图一九 “庚戌温州屠七叔上牢”铭漆碗底
发现意义
1.系列遗迹重现了宋元温州港的“一片繁华”景象,是我国城市考古、港口考古的重大收获 。
温州古港遗址的发掘,立体呈现了温州古港货运码头的宏阔场景,宋代码头、沉船、海量瓷片堆积,成为古港的核心元素,加上各类房址、栈道、浴所等,成功再现了宋元时期温州古港的一片繁华景象(图二〇),实证了温州千年商港的历史定位 。
图二〇 元王振鹏《江山胜揽图》描绘的朔门港口场景
此次发掘的古城朔门瓮城、奉恩水门相关建筑遗迹为温州古城地标性建筑,充分展示了温州古城的风貌特色 。港、城相互依托、相得益彰是朔门古港遗址的显著特征,也使本次发掘兼具城市考古和港口考古的双重意义 。
2.朔门古港遗址为温州作为龙泉瓷外销的起点港和“海丝”重要节点城市提供了关键实证 。
温州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三国东吴时期设置的横屿船屯,是当时江南三大造船基地之一 。2018年,永嘉瓯北丁山东晋咸康二年(336年)墓出土原产于古代波斯萨珊王朝的磨花玻璃碗,是温州较早参与“海丝”贸易的重要物证 。唐代晚期,温州成为日商停泊的主要港口之一 。五代时,吴越国在温设有博易务,南宋至元,温州分别设有市舶务和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北宋晚期至元代,随着龙泉窑的崛起,温州港由此进入鼎盛时期 。
根据相关研究,元代晚期至明初,在印度洋地区发现在中国瓷器中,龙泉窑占比在80%以上,在同期的东南亚和东亚地区,龙泉窑占比约为50~60% 。因此,龙泉瓷被称为大航海时代之前我国推出的第一种全球化商品 。温州凭借江海中转的节点位置而成为龙泉瓷外销的主要集散地 。本次发掘揭露的密集分布的码头遗迹以及海量的瓷片堆积,正好印证了温州港的海丝节点及在龙泉瓷贸易中的枢纽港地位 。
3.朔门古港遗址是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城市的经典样本和海丝申遗的支撑性遗产 。
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组成之一 。朔门古港以温州古城为依托,古城建于江海交汇、不易淤积的优良港湾之中,东西有海坦山、郭公山拱卫,城址、港址近1700年来基本不变;古港与世界106座历史文物灯塔之一的江心屿双塔隔江呼应;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诏“岁造船以六百只为额”的温州造船场紧邻古港西边郭公山西麓;东首海坦山顶坪原建有海神庙(始建于唐代,由官方祭祀)、杨府庙(内供奉有海船模型),山麓有平水王庙 。朔门古港集齐各大要素,遗迹全、规模大、体系完整、内涵丰富,是集城市、港口、航道航标三位一体的完整体系,堪称国内仅有、世界罕见 。对于当前“海丝”申遗工程而言,朔门古港遗址填补了业界期盼已久的关键缺环,堪称人类海洋文明史上具有突出价值的港口类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