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之美美在何处,书法之美

书法之美

书法之美美在何处,书法之美

文章插图
王羲之的《书论》为书法之千古名作:
夫纸者阵也,笔者刀矟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心意都将军也,本领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略也,笔者吉凶也,出入者号令也,屈折者号令也,屈折杀戮也,夫欲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抑、平直、振动、令筋脉想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 。昔宋翼是锺繇弟子,繇乃叱之 。翼三年不敢见繇,即潜心改迹 。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每作一口,常隐锋而为之,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高峰坠石;如折钢钩;每作一牵,如万岁枯藤;每作一放纵,如足行之趣骤,翼先来书恶,晋太康中有人于许下破锺繇墓,遂得《笔势论》,翼读之 。依此法纪学书,名遂大振 。欲真书及行书,皆依此法 。
若欲学草书,又有别法 。须缓前后,字体形势,状如龙蛇,相钩连不断,仍须棱侧起伏,用笔亦不得使齐平大小一等 。每作一字须有点处,且作馀字总竟,然后字点,其点须空中遥掷笔作之 。其草书,亦复须篆势、八分、古隶相杂,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纸 。若急作,意思浅薄,而笔即直过 。惟有章草及程行狎等,不用此击石波而已 。其击石波者,缺波也 。又八分更有一波谓之隼尾波,即锺公《太山铭》及《魏文帝禅碑》中已有此体 。
夫书先须引八分、章草入隶中,发人意气若直取俗字,则不能先发 。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锺繇、梁秸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 。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 。时年五十有三,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 。可藏之石室,勿传非其人也 。
书论
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 。大抵书须存思,余览李斯等论笔势,用及锺繇书,骨甚是不轻,恐子孙不记,故叙而论之 。
夫书字贵平正安稳 。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奇有侧有斜,或小或大,或长或短 。凡作一字或类篆籀,或似鹄头;或如散隶,或近八分;或如虫食木叶,或如水中科斗;或如壮士佩剑,或似妇女纤丽 。欲书先构筋力,然后装束,必注意详雅起发,绵密疏阔相间 。每作一点;必须悬手作之,或作一波,仰而后曳 。每作一字须用用数种意,或横画似八分,面而发如篆籀;或竖牵如深林之乔木,而屈折如钢钩;或上尖如枯秆,或下细若针芒;或转侧之势似飞鸟空坠,或棱侧之形如流水激来 。作一字,横竖相向;作一行,蝗媚相成 。第一须存筋藏锋,灭迹隐端 。用尖笔须落锋混成,无使毫露浮怯,举新笔爽若神,即 不求于点画瑕玷也 。为一字,数体俱入 。若作一纸书,须字字意别,勿书虚纸,用强笔;若书强纸,用弱笔 。强弱不等,则蹉跌不入 。心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 。仍下笔不用急,故须迟中物不入 。夫字有缓急,一字之中,何者有缓急?至如‘乌’字,下手一点,点须急,横直即须迟,欲‘乌’之脚急,斯乃取形势也 。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 。若直笔急牵裹,此暂视似书,久味无力 。仍须用笔著墨,下过三分,不得深浸,毛弱无力 。墨用松节同研,久久不动弥佳矣 。
笔势论十二章并序
告汝子敬:吾察汝书性过人,仍未闲规矩 。父不亲教,自古有之 。今述《笔势论》一篇,开汝之悟 。凡斯字势,犹有二十章,章有指归,定其模楷,详其舛谬,撮其要实,录此便宜 。或变体个多,罕致其本;转笔处众,莫识其源 。悬针垂露这踪,难为体制,扬波腾气之势,足查迷人 。故瓣其所由,堪愈膏肓之疾 。今书《乐毅论》一本及《笔势论》一篇,贻尔藏之,勿播于外,缄之秘之,不可示知诸友 。穷研篆籀,功省而易成,篆集精专,形而势显 。存意学者,两月可见其功;无灵性者,百日亦知其本 。此之笔论,或谓家宝家珍,学而秘之,世有名誉 。笔削久矣,罕有奇者,始克有成,研精覃思,考诸规矩,存其要略,以为斯认 。初成之旱,同学张伯英欲求见之,吾诈云失矣,盖自秘之甚,不苟传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