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史与演义中的赵云形象究竟有什么不同( 二 )


通过分析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赵云挣到的功名都是从逃亡过程中得来的 。长板坡是刘备的大逃亡,赵云在这样的逃亡过程中,保全了小主人和主母,为自己挣回了第一桶金,虽然只做了一个最低级的牙门将军,但这是从小兵提干了 。箕谷的不致大败,更是被写作难能可贵的事 。人马什物,略无损失 。逃得漂亮!(试样你如果是冷兵器时代的将军,真的发生过与敌人的打斗的话,你的兵马什物,你能保证略无损失么?如果是我,这种可能性只有一种,就是根本没和敌人打就逃回来);第三件汉水的事迹,本来是没有逃跑的机会,但他创造了逃跑的机会 。本来呆在营地好好的,但赵子龙还是带了几十个弟兄,跑出去撞曹军,不管三七二十一,上去打一通,一看人家多,就逃跑呗 。跑来跑去迎迎这个迎迎那个 。本来没机会表现,结果自己创造机会表现了,还好没搞出什么大乱子来 。也难怪人刘备过来不阴不阳地撂一句“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
看看,史书中的赵云,这功劳都是来自逃跑的过程,不得不让人佩服他的本事 。且当没有发生逃跑事件的机会时,能主动地创造出这种机会,用以体现自己高超的逃跑本事 。所以,在历史上,更加切合的名词,恐怕是“逃命将军” 。不,我错了,应该是“撤退将军”或者“战略转移将军” 。总之,史书中的赵云还是很有本事的,但和什么“常胜将军”相去甚远,天壤之别 。
三、“英风锐气”还是“庸碌平实”
虽然演义书中没有,但电视剧插曲中,崔京浩的一曲《当阳常志此心丹》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曲激昂热血的歌曲:虽未谱金兰,前世信有缘 。忠勇扶汉室,情意比桃园 。匹马单枪出重围,英风锐气敌胆寒 。一袭征袍鲜血染,当阳常志此心丹 。子龙子龙世无双,五虎上将美名传 。
演义中的赵云形象,确实应该这样来歌唱 。但这歌还是没有唱出赵云枪法“如飘瑞雪,若舞梨花”的潇洒,没有唱出赵云长江射帆时那种手起帆落的从容 。演义中的战场上,曹军一听到是赵云,便会四下逃窜,除了许褚张辽这种牛将外,根本没有人敢上来交锋 。确实是英风锐气敌胆寒!
当然,演义中这种令敌丧胆的名将还有,比如关羽、张飞、马超、张辽等 。但在史书上,关羽张飞马超张辽一样是令敌人丧胆 。而赵云是根本看不到这种光环的 。
赵云
虽然裴松之注引的《云别传》中极尽溢美之能事,但仍超不出赵云“执事有班、治而无咎”的盖棺定论 。赵云是一个认真细心,办事守章法、按原则,克己奉公的长者,好人 。要从德望上讲,我很认可赵云的地位 。但历史不是靠德望这种虚渺的东西支撑的 。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好,要做出成绩就得有牺牲 。比如曹操威能服众,历史上说曹操好的不乏其人,但这些掩盖不了曹操疯狂屠城的罪行 。历史上能成大事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人 。能力强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人 。赵云是一个好人,这注定了他成不了什么大事,拥有不了什么过人的能力 。
赵云跟随刘备起,到发生长板坡事件,赵云被升为牙门将军,用了十多年时间;从牙门将升到征南将军,用了十多年时间 。最大到镇东,又贬为镇军 。而魏延(我就举被掰扯最多的魏延来说)从部曲到牙门将军,只用了两三年时间,从牙门将军再到镇远,用了三四年,再到镇北将军,征西大将军也没用十年时间 。这差距不是差在运气上 。黄忠作为降将,降前也只是个中郎将,他的入川和到刘备进位汉中王的过程和赵云差不多,可以说机会对等,可是黄忠在刘备做汉中王时就已经到后将军了,而赵云穷其一生都没到过这个高度 。这说明根本就是能力的差别造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