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历史上被低估的十大帝王

导读: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不乏那些英勇伟大的帝王,他们对世人的贡献、对历史的发展被后人津津乐道,但是,历史上还有很多被低估的帝王,他们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被大家认可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历史上被低估的十大帝王 。
1、刘禅——三国中智力被严重低估的皇帝
蜀汉后主刘禅(207—271 年),自东汉末以来一直被视为“扶不起的阿斗”——某种弱智或低能儿的象征,这实在是中国历史上的旷古奇冤之一 。其实,刘备和刘禅可以说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工于心计的帝王 。前者靠他的人格和谋略使其亲手创建的蜀汉帝国在夹缝中生存了四十多年;而后者则靠其雅量与智慧使自己在外部条件非常不利的情况下,能够安全地度过一生 。
诸葛亮逝去不久,西蜀就灭亡了,阿斗做了司马昭的俘虏 。司马昭何许人也?形容为虎狼之辈是毫不夸张的,看看他杀灭曹丕几个儿子的手段就足以证明此言不虚 。然而,司马昭在阿斗面前,是被阿斗玩的团团转的 。司马昭问阿斗曰:“思蜀否?”阿斗答曰:“此间乐,不思蜀 。”多么直白的回答,然而又是多么深邃的思维啊!试想想,还有比这六个字更令司马昭放心的答案吗?没有,绝对没有 。于是,阿斗在司马昭的虎窝里舒舒服服地吃喝玩乐,直到终老 。这样的智慧别人有吗?这样的际遇翻遍史书还能找到第二例吗?答案是:没有!不能!由此可见,三国中阿斗的智力被严重低估了!
网络配图

2、李治——被李世民和武则天的光芒掩盖的大唐皇帝
李治是唐朝第三代君主,在位33年 。由于病弱,655年,在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他就让武则天参与朝政,时人称为“二圣” 。对唐高宗在历史上的作用,一般认为他是个昏庸之主 。范文澜先生说:“唐高宗临朝,臣下来奏事,不会作判断,要宰相提出意见,才算自己有了主意 。他这种昏懦的性格,势必扶植起统治阶级内部的腐朽势力,引导国家从乱到亡的道路 。”这样的说法,把唐高宗这个人彻底否定了 。
也有人指出,唐高宗根本没有昏庸之举 。在即位之前,曾参决朝政,颇得唐太宗称赞 。即位之初,也勤于国政,每日临朝,孜孜不倦 。他不仅能够遵循唐太宗的大政方针,而且也表现出了管理国家的才干 。具体表现在他十分重视法制建设 。他令长孙无忌等修成《永徽律》,还逐条对之进行注释,写成《唐律疏议》30卷颁行天下 。他在即位之初,鼓励臣下进谏,他自己也能很好纳谏 。他赏罚分明,对贪赃违法者坚决予以打击,不留一点情面 。褚遂良就是因为低价强买中书省翻译人员的土地,被左迁为同州刺史 。他维护了国家统一,讨伐西突厥,巩固了唐王朝在西域的统治 。他有过错,如容忍和支持武则天对王皇后、萧淑妃的残酷迫害,在对褚遂良和长孙无忌等人的处理上,也没有很好地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但这并不能说明他是个昏庸之君 。用昏庸来解释武则天参预朝政的原因,显然是不妥的 。
上元二年(675年),高宗风眩症加重,曾想禅位给则天皇后,“使摄知国政”,正式临朝称制 。宰相郝处俊进谏说:“昔魏文帝著令,虽有幼主,不许皇后临朝,所以杜祸乱之萌也 。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传之子孙而委之天后乎!”中书侍郎李义琰也附和郝处俊的意见,高宗无奈作罢 。如果说高宗不是昏庸之君,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但如果我们说他真是个昏庸国君,那么史书上描述他尊礼大臣,问百姓疾苦,称为“永徽之政,有贞观遗风”,这又是怎么得来的呢?所谓的唐高宗“昏庸”,至今仍是一谜,令我们左右为难,无法圆满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