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项羽与虞姬的纠葛生死的隐藏的重大秘密!

现今我们在回首英雄,相信很多人会说是项羽,今天我们就来说他 。据说项羽受了十几处创伤后,在乌江边拔剑自杀 。项羽到底身死何处?为何“乌江自刎”流传千年?项羽在安徽还留下什么遗迹?关于项羽之死,唐宋时期分别有三位大诗人就此写过诗句: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李清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悬疑之一 阴陵之战究竟怎样?




项羽和灌婴的阴陵之战,保留在了当地的县志和民间传说中 。如今的古阴陵遗址(古城村)旁的阴陵山上,古战场的山石上还残留有刀枪的痕迹 。民间流传,项羽被灌婴骑兵围困阴陵山,项羽人马为突围从山上几次冲锋,战争场面惨烈 。《定远县志》记载,阴陵山上曾有过霸王庙和虞姬祠、楚泉、汉泉,现残存遗址仍在 。采访人员走访:阴陵遗址位于定远县城西北的靠山乡 。《定远县志》记载:“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镆邪山南,周围二里 。故址犹存……羽溃围南山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於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这是司马迁对项羽从垓下败逃到东城路线的描述 。时间上应该包括后半夜到次日,地理上涵盖着垓下到东城数百里路程 。这期间的败逃、追击过程本应该十分惨烈,内容也应十分丰富,但司马迁的记录仅用了118字 。
不过,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了一个重要细节:阴陵之后,项羽随从由100多人骤减到28人 。对此,《史记》上不见原因,成了疑团 。计正山却告诉采访人员,他的研读结果是,项羽精兵的骤减,很可能是因保护虞姬而出现了重大损失,换句话说,虞姬很可能是到了阴陵才死去 。项羽随从数量的变化耐人寻味:深夜逃脱垓下,项羽带着800多人,“直夜溃围南出”时,“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成功渡过淮河后,剩下了100多人,“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虽然汉军次日“平明”才发现项羽逃脱,因项羽在阴陵迷路而耽误了时间,汉军终于追上项羽 。之前双方并没有发生战斗,项羽一行应保持为100多人 。
而阴陵之战后,项羽人马和灌婴的五千骑追兵只有两次遭遇战,损失不大 。但跑到东城时,项羽仅剩28人 。跟随项羽南逃的理应都是精壮人马,人数突然骤减,原因何在?据计正山分析,人数骤减,应该出现在司马迁没有详细记载的阴陵之战中 。项羽平生很少打败仗,以少胜多的战例也发生了多起 。从对照之后东城战斗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善于打仗、勇于突围的项羽在阴陵战斗中显然吃了大亏 。很明显有事情拖住了他的后腿,这是什么事情?项羽爱妃——虞姬的保护就成了最大嫌疑 。除了在史书字缝中读出疑惑,计正山还注意参照了当地传说和遗迹来加以论证 。
悬疑之二 虞姬身首异处?




在阴陵到嗟虞墩的途中,有七座小土丘 。民间传说,虞姬头颅的血一滴到地上,就化为一座小土丘 。这七座小土丘,民间俗称七星照月 。虞姬墓呈三棱样式,传说项羽和随从搬来三土块,匆匆掩盖上虞姬的头颅,后人按此样式堆砌成高大封土 。当地百姓介绍,以前,嗟虞墩上长满虞美人草,一到春天,虞美人草在风中摇曳,婀娜多姿,十分好看 。在定远县二龙回族自治乡的池河北岸,古东城遗址西侧数里之外,有一座高大的封土,当地人称为“嗟虞墩”,相传虞姬头埋葬于此 。《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