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放羊娃|“热梦科巴”:青海山里放羊娃与支教老师们的出山梦( 四 )



山里放羊娃|“热梦科巴”:青海山里放羊娃与支教老师们的出山梦
文章插图

在青海科巴,孩子们用学习和艺术逐渐走出大山。/受访者供图7脸皮厚一点的地摊演出2014年初,歌舞剧《热梦科巴》写成,紧接着排练。包括王洪波在内,很多支教老师都不是艺术专业出身,山外的专业老师又请不来。小苗老师把自己在深圳少年宫那套基本训练方法搬出来,做了简版的《热梦科巴》教给孩子们。没有排练场,孩子们就在村里找地方练习。隔壁村那座冰冷、坚硬的水泥桥桥栏是孩子们每日晨练压腿的地方;赶上冬季,天冷风大,孩子们钻到放羊的土沟里照旧练习,河边桥头下腰、土崖房边上倒立。每日早上7点半,山里的天还黑着,王洪波带着孩子们跑操。他穿着两件毛衣和两件羽绒服,还是感到冷,“冷到骨髓里。”没有音响,全靠老师用口令喊着练习,老师不在的时候,孩子们就自己喊口令。每天,孩子们一遍遍压腿弯腰,他们不知道干这些是为了什么,但似乎又能明白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排演是否有未来?王洪波说,连他自己也不清楚。所有的坚持都是一种苦熬,可能会熬过这个月,但还能熬过下个月吗?没人说得清。孩子们在露天场地下不断坚持,有时老师在场,有时不在场,孩子们都在自己组织训练。于是,一个一个动作完成,一天一天重复排演,《热梦科巴》有了成果。此时,深圳一家公司向科巴发出了邀请。因为临时有事,王洪波不能跟着去深圳。送到西宁,王洪波仍有担心。大山的操场不比深圳的现代舞台,这些山里孩子从没见过正规舞台,也不知道灯光、音响效果。平时用的配乐还是支教老师自己用手机录制合成的,听起来有些刺耳混杂。王洪波怕学校练得再好,万一因为空间反差,造成孩子们紧张,将剧情和动作遗漏。于是,王洪波找到了西宁王府井百货。商场老总很支持这些孩子,在商场街边给孩子们支了一个大棚,孩子们准备开始他们的“地摊演出”首演。为了让这些孩子第一次感受到围观,王洪波让孩子们在街边练起了早功,一时间,路人围了上来。“脸皮可以厚一点,用不着害怕。”支教老师在一旁鼓励。“地摊演出”时间到了,支教老师当起了主持人。2个小时的街边演出,什么人都有,路人、保安、顾客,甚至还来了媒体采访人员。演出很流畅,第一次演出就在青海省会,王洪波还不忘对观众进行“采访”。当地人说,这戏有味儿。演出结束,孩子们非常兴奋,吃完晚饭,在街边扯着嗓子唱歌、跳舞,俨然一个个山里娃都成了“大明星”。王洪波问孩子们:演出得好不好,漂亮不?孩子高声尖叫回答:太漂亮了。王洪波心里算是有了底,“地摊都能演出,深圳还怕什么”。深圳的演出很成功,孩子们带着许多灯光、掌声和欢呼又回到科巴。一切又立刻恢复到原来样子:女孩还是家中劳动的骨干,各种收麦子、挖土、砌墙、开手扶拖拉机,都在忙着干活。但王洪波开始坚信,或许,艺术能给这些孩子开辟出一条走出大山的小路。

山里放羊娃|“热梦科巴”:青海山里放羊娃与支教老师们的出山梦
文章插图

科巴艺术团曾前往各地表演。/受访者供图8山村里走出来的艺术团2015年,国家发布了脱贫攻坚政策。西宁艺术剧院联系上了王洪波,按计划打算招6名孩子先去上艺校,等毕业后,便能进剧团,这可是西宁市的歌舞剧团。“这是天大的好事。”王洪波说,但现实却给他浇了一盆冷水。村子里的大人普遍认为,剧院是不好的地方,特别是看到这家剧团落款有“公司”的字样。支教老师努力去解释,剧团是“国家的”,可等来的却是千奇百怪的拒绝。有人说,儿子去了艺校,家里活儿没人干,地荒了咋办?有人说,学艺太费钱,不现实,不如去打工;有人说,孩子太小,舍不得到外面去吃苦;有人看到大家都不去,也不让孩子去了。最为无力反驳的理由是:“我孩子要去考大学”。王洪波说,这个理由最冠冕堂皇,尽管这家人的女儿当时才五年级。之后王洪波才得知内情:这家没儿子,父亲想着女儿大了,用她给家里招婿。之后,王洪波再见这个女孩,她一直在河滩放羊。一天,王洪波回村,女孩跟着他。王洪波走,女孩也走,王洪波停,女孩也停,二人保持着20米左右的距离。王洪波:“还想训练不?”女孩点点头。“我们每天都要训练,你要愿意来,就来,别跟着我了。”说完,王洪波转头离开。此后,每天清早,这个女孩都抱着演出服出门,将演出服藏在村外一块石头下面,再去放羊。羊到了地方散开吃草,她再转头取衣服来训练。女孩父亲还会责骂,但拗不过女孩的性子。直到有天,女孩出了成绩,这位父亲托人来感谢。最终,那次前往艺校学习的6个名额,因种种干扰只去了3人。将3名孩子送到西宁时,王洪波还是有些担心:毕竟孩子们都大了,外面的世界又充满了诱惑,他怕这些孩子染上一些不好的习惯。临走前,王洪波告诉孩子们:你们是科巴的希望、是科巴的英雄,要相互监督,你们有集体荣誉,可以饿肚子,但不能丢了你们的荣誉。事实证明,这些孩子从没让王洪波失望过,在艺校,他们从刚进艺校时的垫底走向了优秀。经过深圳的演出,《热梦科巴》有了名气,精准扶贫政策也开始让科巴有了改变。2015年,艺术团在青海正式注册成立。从前只能在露天空地进行训练的孩子们,也有了相对规范的室内训练场所。之后,西安、北京等地陆续发出邀请,孩子们演出也越发有了模样。支教老师开始筹备新的剧目。2016年,小小艺术团终于引起文化部的注意,提出要派遣这个民间团队去港澳做艺术交流。2017年1月,艺术团在港澳的演出大获成功。7月,音乐剧首演成功。2018年,《热梦科巴》在国家儿童戏剧节上演出,并获得优秀剧目奖,还进行16场不同的文化交流演出,参加了北京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周,舞蹈又获金奖,同时,还在全国青少年语言类大赛获得金奖,一切成就犹如“破天荒”。王洪波说,虽然艺术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面对无数大山的隔绝,要想真的走出来到外面世界,困难永远都会存在,面对挑战而不胆怯,才能跨越一道道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