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米以上无救援”,登顶珠峰挑战人类哪些极限? 世界之最有哪些人不能( 三 )


其次,夏尔巴人对缺氧的敏感性较低 。当人体内缺氧时,中枢神经会主动在数分钟内开始增加通气量,这种生理反应称为缺氧通气反应 。夏尔巴人的缺氧通气反应相对迟钝,对缺氧的敏感性较低,因此更加适应高海拔缺氧环境 。
第三,夏尔巴人在肺体积、扩散能力和气体交换等方面也优于低海拔地区的人 。同时,他们还显示出更高的呼气峰值流速、1秒内的强制呼气量和强制肺活量 。其肺活量与低海拔地区人群相比,具有更大的扩散能力,以及随之而来的较低的肺泡-动脉氧梯度(人体重要生理指标,反映了肺泡与血液之间氧气传输的效率) 。
第四,夏尔巴人在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PV)方面也有优势 。低海拔地区的人在缺氧的高海拔地区,会出现HPV,表现为肺动脉高压 。但夏尔巴人在高海拔和海平面上都表现出较低的肺动脉高压,使心脏负荷减至最小 。此外,由于他们突出的脑供氧输送能力,在海拔8000米以上也较少表现出神经心理症状 。
(5)8000米以上为什么难救援
大多数低海拔地区的人攀登珠峰,在8000米以上高度都会因为低温和缺氧而疲惫、恍惚,自顾不暇,登山界因而有了“8000米以上无救援”的惯例 。也就是说,登山者见到遇险者不施救,并不会被苛责 。
【“8000米以上无救援”,登顶珠峰挑战人类哪些极限? 世界之最有哪些人不能】这个高度不是伦理的边界,而是能力的边界 。因为,这个高度是“死亡区”,空气极为稀薄、气温极低,而且地形险恶,冰崩和雪崩随时可能发生,人的体能已达到极限 。可以想象,前文提到的两名登山队员和一名夏尔巴向导将遇险登山者成功救下有多么艰难,实属奇迹 。
迄今为止,在攀登珠峰的险途中已有300多人遇难,珠峰登顶的死亡率为8%-9%,攀登珠峰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了其他登山运动 。面对死亡,人们一直在发问:为何要登山和“送死”?最早攀登珠峰的英国冒险家乔治·马洛里在1922年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回答:因为山在那里(Because it's there) 。这句话被人们赋予了太多解读,如登山不需要理由、登山因为热爱、登山是为了征服和荣誉等 。
如今,每年仍有大量的登山者涌向珠峰,已经与马洛里“因为山在那里”的回答不相干了,很多人的主要动机是竞争和荣誉 。1909年,英国在最先到达北极点的竞争中输给了美国人皮尔里,接着又在1911年南极点的竞赛中输给了挪威探险家阿蒙森 。于是,英国决定率先征服地球第三极珠穆朗玛峰,这才有了后面马洛里组队不断攀登珠峰的行动 。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今天攀登珠峰的大多数人不是采用阿尔卑斯式攀登(登山者以自给自足的方式,携带装备、物资去攀登中高海拔山峰),而是采用喜马拉雅式攀登,即靠夏尔巴人帮助架设固定绳索、搬运物资和氧气瓶,甚至扶着登山 。有极端的说法是,他们是靠夏尔巴人抬上山的 。如果是这样登上珠峰,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大的荣耀 。
另外人们也在思考,世界的天险和极限之处就一定要被人类征服吗?山在那里,不意味着就一定要去征服它,而是可以高山仰止 。更重要的是,自然并非都需要人类的足迹 。
当然,科学考察和研究者除外 。如中国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组成的古生物分队,从海拔5130米的北坡大本营出发,一路向上攀爬,就为了采集珠峰高海拔地区孢粉样品 。如果能收集到珠峰各地更深的土层下或冰芯下的孢粉,就可以通过了解过去的植被面貌,来获得古代气候的信息和珠峰在古代的海拔信息 。
不可回避的现实是,登顶珠峰不仅造成了越来越多的生命损耗,还带来了对珠峰环境的污染 。据粗略统计,珠峰上除了遗留有300多具登山者的遗体外,还有登山者留下的45吨垃圾、12吨排泄物 。从生命、自然和长远的角度考虑,不执着于登顶,把平静留给珠峰,或许是个比较好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