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米以上无救援”,登顶珠峰挑战人类哪些极限? 世界之最有哪些人不能( 二 )


(3)攀登主线路南坡和北坡风险有异
现在攀登珠峰的线路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境内的北坡线路,另一条是位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线路 。
珠峰北坡大本营位于碎石地段,比较平坦开阔,两侧是山峰包围,山体稳定,几乎没有雪崩和落石 。北坡线路共6个营地,包括:北坡大本营,海拔5130米;过渡营地,海拔5800米;前进营地(ABC),海拔6500米;C1(一号营地),海拔7028米;C2(二号营地),海拔7790米;C3(三号营地),海拔8300米 。
珠峰南坡大本营建立在昆布冰川之上,绵延1千米左右,三面环峰 。昆布冰川每天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冰崩,因此被称为恐怖冰川 。南坡线路共5个营地,包括:大本营,海拔5364米;C1(一号营地),海拔5980米;C2(二号营地),海拔6400米;C3(三号营地),海拔7300米;C4(四号营地),海拔8000米 。
攀登过珠峰的人认为,珠峰南坡线路陡峭,昆布冰川存在巨大的冰雪崩风险;必经之路洛子冰壁上落石落冰严重,营地间路程长,体力容易透支;攀登团队非常多,道路容易堵塞 。因此,珠峰南坡线路风险级别更高,攀登难度更大 。
一般情况下,南坡线路从大本营开始冲顶,第1天从大本营到C2,第2天从C2到C3,第3天从C3到C4,第4天从C4到顶峰再返回C4,第5天从C4下降到C2,第6天从C2下降到大本营 。全程共6天,冲顶当天爬升848米 。
北坡线路第1天是从大本营到过渡营地,第2天从过渡营地到前进营地(ABC),第3天在ABC休息,第4天从ABC到C1,第5天从C1到C2,第6天从C2到C3,第7天从C3到顶峰再下降到C2,第8天从C2到ABC,第9天从ABC回到大本营 。全程共9天,冲顶当天爬升548米 。
两相比较,南坡线路比北坡攀登强度大,登顶当天线路比北坡长,爬升和下降的高度也比北坡高,但冲顶时间要比北坡短 。
(4)“高原基因”让夏尔巴人胜任向导
攀登珠峰的难度系数无法估量,而且登山过程中存在多种风险,包括高山病(胸闷、窒息、咳嗽、鼻子出血、肺水肿和脑水肿)、冻伤、滑坠、落石、冰雪崩塌、掉入裂缝、体力透支等 。即便没有疾病和自然风险,攀登珠峰也需要克服行走困难、路滑、缺氧等困难 。
为此,登山者要穿防滑鞋、拉着绳索(由夏尔巴人帮助在不同冰面凿洞插上无数钢钎并系上绳索)、利用冰爪,一步一步向上攀援 。当然,最大的困难是缺氧 。在7000-8000米的山峰,空气含氧量仅为海平面水平的2/3,因此,登山者普遍感到呼吸困难,除了向导,几乎所有人都需要氧气瓶和氧气罩,尤其是到达海拔8000米的C4营地后 。这些辅助设备也得由夏尔巴人帮助携带和供应 。
夏尔巴人被誉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攀登向导,他们是攀登珠峰者必不可少的助力 。
居住在中国和尼泊尔边界的夏尔巴人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族人有许多共同点 。最近的研究发现,夏尔巴人有一些适应高原的关键基因,如EPAS1(编码低氧诱导因子2α)和EGLN1(编码脯氨酰羟化酶2) 。通过研究32个遗传多态性位点上的基因分型发现,夏尔巴人与藏族人有相似的等位基因频率,携带突变型等位基因的夏尔巴人和藏族人的血红蛋白浓度显著低于低海拔地区的人 。
夏尔巴人适应高原生活,是因为在演化中形成了多方面的生理功能 。首先,夏尔巴人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和免疫反应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浓度,均低于平原地区的人 。尽管血红蛋白浓度高会增加体内的氧气含量,但升高的血细胞比容水平会增加血液黏稠度、改变血液流变性,并降低心输出量(指左或右心室每分钟泵出的血液量)和氧气输送量 。血细胞比容水平升高还会导致慢性高山病和栓塞/血栓形成几率增高 。因此,夏尔巴人拥有较低血红蛋白水平的特征,使他们保留氧气的能力较低,但同时也使血液更容易循环,对心脏造成的压力更小,利用氧气的能力更强 。有数据显示,夏尔巴人产生的能量比登山者多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