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为哪八部?天龙八部名字的由来

很多人最初知道天龙八部是因为金庸先生的同名武侠小说 。天龙八部其实源于佛教,属于外来文化,它传入中土后,在中土的文化中多有表现 。
寻词溯源
“天龙”一词原为汉土所有,指天上之龙 。像大家熟悉的寓言《叶公好龙》,出自西汉刘向的《新序》,里面就说到叶公子高好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 。佛教中的天龙八部则指八种神鬼,因为天、龙在其中阶位较高,为其领首,所以统称“天龙八部” 。按照佛教的说法,天龙八部经常随从佛祖、菩萨、罗汉左右,踊跃听其说法,供养诸佛,并护卫其侧,因此也被视为佛教的护法之一 。
根据现有的汉译佛经来看,佛教的“天龙”、“天龙八部”之说,在其传入中土的初期即已存在 。东汉时期来自西域安息国的僧人安世高翻译的《佛说奈女祇域因缘经》中,就说到佛在罗阅祇国,有比丘千余人、菩萨、天龙八部等一起聚会,听其说法 。天龙八部的具体名目也是在东汉时期随着佛经的翻译传入中土 。比较早的涉及此事的是《大方便佛报恩经》,所载天龙八部为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迦 。后世关于天龙八部的名目基本上与之一致 。
天龙八部为哪八部?
天龙八部包含着与佛教相关的八种神鬼,其中有善有恶 。具体说来,这八种神鬼各有其出身、本领和性状 。


天龙八部领头的是天 。天,也称天人、诸天、天众,主要居住于佛教所谓的欲界六天及色界诸天,大致相当于中土常言的天神,包括梵天、帝释天、四大天王等天神 。按照佛经中的记载,天人欢喜佛事,经常发声赞叹,散花奏乐 。在相关的佛教壁画中,经常可以看到有天人飞翔、环绕在佛或菩萨的周围 。
龙,音译那伽,和我国传说中的龙相似,但佛教的龙原来是长身而无足的,富有神力,能够行云布雨,也是佛法的守护者之一 。佛经中有五龙王、七龙王、八龙王等名称 。《大智度论》中载,佛祖释迦牟尼前世也曾为大力毒龙,受戒后,入林间修行,有猎人贪图其皮,以刀剥取 。毒龙原来可以轻易击杀猎人,因为持戒之故,不再吝惜其身,任凭猎人剥取,失皮后入水中,又忍痛任小虫啮噬,并发愿成佛时,将以佛法度化众生,随即命终,往生忉利天 。按照《正法念处经》的说法,龙也分善恶,善者为法行龙王,能按时行雨令五谷熟;恶者为非法行龙王,能行恶雨让五谷坏破 。其情形和后来民间的善龙、恶龙差不多 。唐宋以来的文学作品中的龙的形象,其实就是佛教中的龙和中土原有的龙的合流 。
夜叉,又作药叉、悦叉、阅叉、野叉,意译作捷疾鬼、能啖鬼,原为印度神话中的半神的小神灵,为佛教取用 。夜叉受毗沙门天王统领,有大威势 。《大智度论》说夜叉有三种:地行夜叉,常得种种欢乐、音乐、饮食等;虚空夜叉,有大力,行走如风;宫殿夜叉,有种种娱乐及便身之物 。《注维摩诘经》则谓夜叉有地行夜叉、虚空夜叉、天夜叉等三种 。夜叉也分善恶,善者守护佛法,恶者能恼害众生,并常作头大身小,或一头两面、三面,手持刀、剑、戟等恐怖状,使人惊惧战栗,进而使见者错乱迷醉,进而夺其精魄,啖其血肉 。这也是中土民间最流行的夜叉形象,它常作为地府的鬼差出现 。
阿修罗,又作阿须罗、阿素罗、阿须伦等,略称修罗 。阿修罗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恶神,佛教把它移植了过来 。在佛教中,阿修罗也是性格暴躁的神灵,男丑女美,生性好斗 。因为阿修罗有美女而无好食,诸天有好食而无美女,互生嫉妒,于是彼此间经常争战,惨烈异常 。我们常称血腥残酷的战场为“修罗场”,即源于此 。阿修罗的形像也有多种,或九头千眼、口中出火、九百九十手、六足、身形巨大;或三面六臂,忿怒而袒身 。敦煌莫高窟之第二四九窟,画于6世纪的阿修罗像则为四臂双足,身呈赤色,且上半身赤裸 。它又与地狱、饿鬼、畜生、人、天形成六道世界,为众生轮回降生的一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