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珪是谁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生平简介

拓跋珪(公元371年8月4日—公元409年11月6日),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字涉珪 ,鲜卑族,北魏开国皇帝 。
公元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 。
公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 。又在次年即公元386年定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
公元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 。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 。晚年则好酒色,刚愎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在公元409年的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终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二十四年 。
其子拓跋嗣登位后,于公元410年(永兴二年)谥拓跋珪为宣武皇帝,庙号烈祖,公元420年(泰常五年)才改谥为道武皇帝,公元491年(太和十五年)改庙号为太祖 。
拓跋珪生平简介
出生早年
拓跋珪是代国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嫡孙,献明帝拓跋寔之子,母献明皇后贺氏 。
出生前其父在变乱中伤重而死,故为遗腹子 。公元376年,前秦灭代国,拓跋珪将要被强迁至秦都长安,但代王左长史燕凤以拓跋珪年幼,力劝前秦天王苻坚让拓跋珪留在部中,称待拓跋珪长大后继为首领,会念及苻坚施恩给代国 。苻坚同意,拓跋珪得以留下 。
当时,代国旧部由刘库仁及刘卫辰分掌,拓跋珪母贺氏带拓跋珪、拓跋仪及拓跋觚从贺兰部迁至独孤部,与南部大人长孙嵩等人同属刘库仁统领 。刘库仁本也为南部大人,拓跋珪等人到后仍尽忠侍奉他们,并没有因代国灭亡、自己改受前秦官位而变节,又招抚接纳离散的部人,甚有恩信 。
建立北魏
公元383年,苻坚于淝水之战中战败,其后国中大乱,刘库仁助秦军对抗后燕,但于次年遭慕舆文夜袭杀害,其弟刘头眷代领其众 。
公元385年,刘库仁之子刘显杀头眷自立,又想要杀拓跋珪 。刘显弟刘亢埿的妻子是拓跋珪的姑姑,并将刘显的意图告诉贺氏 。刘显谋主梁六眷是拓跋什翼犍的甥子,也派部人穆崇、奚牧将此事密报拓跋珪 。贺氏于是约刘显饮酒,将其灌醉,让拓跋珪与旧臣长孙犍、元他等人乘夜逃至贺兰部 。不久,刘显部中内乱,贺氏得以到贺兰部与拓跋珪等会合 。但其时贺氏弟贺染干忌惮拓跋珪得人心,曾试图杀害他,但都因尉古真告密及贺氏出面而失败 。而拓跋珪的堂曾祖父拓跋纥罗及拓跋建就劝贺兰部首领贺讷推拓跋珪为主 。
公元386年2月20日(登国元年正月六日),拓跋珪得到以贺兰部为首的诸部支持在牛川大会诸部,召开部落大会,即位为代王,年号登国 。时年十六 。拓跋珪任用贤能,励精图治,重兴代国 。即位不久,便移都代国原都盛乐,并推动农业,让人民休养生息 。同年四月,改称魏王,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
五月,拓跋珪车驾游幸陵石 。护佛侯部帅侯辰、乙弗部帅代题叛走 。诸将前往追赶,拓跋珪说:“侯辰等世修职役,虽有小愆,宜且忍之 。当今草创,人情未一,愚近者固应趑趄,不足追也 。”
消灭环敌
北魏建立时四周有强敌环伺,北有贺兰部、南有独孤部、东有库莫奚部、西边在河套一带有匈奴铁弗部、阴山以北为柔然部和高车部、太行山以东为慕容垂建立的后燕及以西的慕容永统治的西燕 。因为叔父拓跋窟咄为了争位与刘显勾结,企图取拓跋珪而代之形成内部不稳,于桓等人意图杀害拓跋珪以响应窟咄,莫题等人亦与窟咄通讯 。拓跋珪杀死于桓等五人,赦免莫题等七姓,但都因恐惧内乱而往依贺兰部,借阴山作屏障防守,又派人向后燕求援 。
公元386年十月,拓跋窟咄逼近,部众惶恐不安 。慕容垂之子慕容麟带领的后燕援军此时仍未到,于是先让北魏使者安同先回去,让魏人知燕军已在附近,稳定人心 。拓跋珪于是领兵会合后燕援军,在高柳大败拓跋窟咄 。窟咄带领残兵败将西逃,依附铁弗部,被铁弗部首领刘卫辰杀死,拓跋珪接收其部众 。十二月,后燕任命拓跋珪为西单于,封上谷王,但拓跋珪不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