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是怎么起到防守的作用的?原来是这么用的!

这是长城穿越燕山山脉的一段 。在这么雄奇险的山顶筑长城,所耗费的人力和财力可想而知,要说效费比很低,要不说它,恐怕没别的了 。
效费比问题得到肯定,那接下来,就是第二个问题:效果好不好?
现在很多人喷修长城没用,最后还是没挡住少数民族云云 。这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人们只记住了长城多少次被攻破,却没记住长城阻拦了多少次游牧民族的觊觎 。
这就像有人用南宋被蒙古人灭亡、满清入关,来说汉人天生不行,却忘记了多少游牧民族、草原行国要么被我们打得四处逃窜,要么彻底灭族,要么磕头称臣一个道理 。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长城是怎么起防御作用?
要是你觉得长城防御作用是下面这张图这样,那修长城就毫无意义 。
都有这么多的兵力部署,还建个毛长城啊,直接杀过去就行了!
真实的情况是:长城虽然修了,很多路段其实并没有驻下重兵,只是时不时有士兵去巡逻而已 。或者说,从兵力配属来看,长城很多时候可以称作“空城” 。
花了巨大代价,修的却是一条绵延几千公里的空城,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是河西走廊的汉代长城,近看是这样的:
一层芦苇、一层土夯起来的,也不高,更不坚固,怎么看都像个豆腐渣工程 。
但在实际上,对抵御游牧民族,这道长城非常有效!
原因很简单 。古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游牧民族进攻汉地,也要吃要喝,虽说可能会抢到一点,但哪个成熟的将领会将战争胜利构筑在假设的基础上呢?所以,要是回到古代,你会看到这么一副游牧民族出征的场景,前面是大队人马,后面是无穷无尽的牛羊,这些牛羊就是游牧民族的“粮草” 。
这道长城的作用,防不住人,人长着手,一翻就可以过去,但牛羊呢,游牧民族胯下的马呢?它们不长手啊,就爬不过去 。要丢掉马牛羊,翻过长城去,那就不是军队,而是难民了 。
【长城是怎么起到防守的作用的?原来是这么用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大家齐上阵,把长城扒开一个缺口 。但人家游牧民族是军队,不是黑社会拆迁队,带的家伙肯定不顺手,只好刀枪剑戟当铁锹用,等长城扒完,手里的武器也废得差不多了 。
就算扒开了,事情也麻烦,人家游牧民族玩得是游击战,踹空门,偷冷子,打了就走,抢了就跑,要是有大块肉,那就狠狠咬上一口,靠的是机动性强,来去如风 。要是苦逼一样地先干起拆迁队,就意味着放弃机动性,极有可能缺口刚刚扒开,正精疲力尽的时候,好家伙,成千上万的朝廷军队已经严阵以待,就等着抓俘虏、抢被他们赶来的大批牛羊“粮草”了 。
但河西走廊这种长城,到了内地,就效果不好了,再上两张图,对比一下:
河西走廊贫瘠无比,物资丰富的,只有那几个绿洲,游牧民族要达成机动性,就算扔掉马牛羊,翻过长城来,人数太多,也只有饿死的份 。但内地长城以内,可是物产丰饶啊,只要能翻过来,可承受的人数可就多多了,就算没有马牛羊,也可以改行做流寇,四处劫掠,那也很麻烦 。
怎么办,那就再筑得高一点,城墙再厚一点呗 。所以,在内地,长城就真正成了“长城” 。
看上去像真的城墙了吧?
讲了这些,应该可以看出来了,长城的作用并不是阻止小股牧人们的翻墙,而是针对大股入侵者,将它们的入侵路线限制在若干个关隘,当然这些关隘的防守严密无比,驻军也非常多 。
这就是长城的主要作用:建造一条人工障碍物,削弱游牧民族的机动性优势,迫使它们不得不来进攻我们高沟深垒的关隘,或者说,迫使他们在我们的主场作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