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之战的战况如何?大东亚第一要塞和欧洲三流舰队的旷世对决

1841年1月7日,大英帝国14艘战舰446门大炮以及舰载的2000多名英军朝珠江入海口进逼,试图溯河西上威胁广州城 。虎门要塞首当其冲,驻守此地的是要塞的总设计师兼水师提督关天培,连同8000多名清朝士兵和近500多门大炮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虎门要塞这座堪称当时东亚第一的要塞实际上竟然在数天之内就沦陷了,关天培战死清军折损数千,而英军方面除5人受伤外无一人阵亡!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和结果不是某然的和不可预见的,这一点在1834年英国威廉姆男爵率领两艘英舰强闯荡虎门炮台便可见端倪 。1833年威廉姆男爵被英王陛下授命为对华贸易总监,肩负和平使命的他于1834年抵达广州,向驻广州的清朝总督递交了国书提议中国允许英国政府在广州设立了领事馆,并希望中国能一改过去遇上纠纷英国外交人员只能通过行商和清朝官吏进行间接沟通的糟糕情况,最后还表达了双方就扩大现有中英贸易是否有可能性予以磋商的愿望 。以现代人的角度去看待这份国书的内容显然是无可指摘的,但被清朝官吏用他们一以贯之的高傲态度否定了,他们将平定邦交视作外夷对天朝上国的侮辱,他们以会议议席问题威胁中英贸易和在华英国人的人身财产安全,迫使威廉姆男爵命令两艘英国轻型战舰强闯虎门炮台要塞群驶达黄埔保护那里的英国商馆 。
该次冲突的结果以英国死伤10多人,广州官吏恢复重开中英贸易告终 。虽然英国人远没有达到和中国实现平等邦交的目的,但英国人已经意识到了只有用武力才能使清朝官员冷静下来和他们沟通,特别是中国海防的虚弱被英国人一目了然的情况下,用巨舰大炮远比过去用卑躬屈膝的态度和清政府交流有诱惑力 。
冲突的消息一经传到汗八里,京师朝廷上下一片哗然 。道光皇帝震怒,他将冲突的原因认作英国人对中国东南沿海海防虚疲的放肆,而没有重新审视清帝国自开国两百年以来对外政策 。他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南下坎通督办夷务整备海防,还拨下“巨款”在整个中国沿海地区募兵建船铸炮修台,有史可考1834年到1841年的7年时间里中国各地共新铸造了4000多门红夷大炮 。俨然,中英战争的爆发只是时间问题了 。
此后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前夕的数年里,中英双方的矛盾日益升温,彼此之间的龌龊不断 。南下广州的林则徐以忘我的精神疯狂加强坎通武备,他通过购买、走私、勒索、诈骗、打捞外国沉船的方式获得了200多门普遍在可以12磅炮弹以上的外国大炮,并在广东佛山铸造了300多门成功试射的旧式前膛加农炮,除此之外还从美国手中购买了原籍英国、载有18磅炮和32磅炮共34门的商船,用作水师练习跳帮战术的演习船 。林则徐将新旧大炮全数部署到广东沿海各个炮台,虎门炮台要塞群得到着重加强 。
与此同时,林则徐对英商的态度越来越强硬 。1839年7月7日香港港口尖沙咀一座中国酒馆里发生了一起酗酒斗殴案造成多人受伤一名中国人死亡,参与者有多国水手和中国人,林钦察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坚持杀人者为英国人,要求广东地区的英商管事义律大佐交出一个英国人抵罪,遑论其有罪无罪,因为此事涉及天朝上国颜面 。义律拒绝了 。林钦察先是终止了中英贸易,紧接着又在当年11月3日上午派出29艘战船组成的舰队向两艘停泊在穿鼻洋上的英国战舰进攻,中国舰队在损失了4艘战船后狼狈而逃 。
1840年南中国海上的英军兵力
1839年冬季和1840年的春季,义律大佐将旅中国大陆的英商以及他们的家眷用船只转移到铜鼓,以免他们落入中国手里成为人质 。铜鼓的环境很糟糕,该处的船主和商人一致向义律发出抗议要求返回香港岛的泊点,但义律不同意,因为香港岛泊点的英国军舰仅有数艘小船,不足以保护那么多人 。这些船在从香港移出时遭到九龙方面的清军炮击,在铜鼓被清军火船围攻,到了1840年四月季风季,它们转移到急星门又一次遭到不下10艘清军火船的攻击 。不过,清军这些针对非战斗人员的袭击没造成任何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