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楚争霸发生于哪一年?简介其结果及评价

公元前636年(周襄王十六年),流亡在外19年的重耳,回到了晋国 。在秦国的援助下,62岁的重耳当了晋国国君,就是晋文公 。晋文公即位后,赏赐随从他流亡的臣属,功大的封邑,功小的尊爵 。晋文公信用功臣,改革内政,实行免债薄赋,救贫济弱,减轻关税,便利交通,促进商业,宽恤农业等发展生产的政策;坚持举用贤能,论功行赏的用人政策;扩充加强军队 。全国建立上、中、下三军,各军设将佐二人,中军将位最尊,指挥全军,称为中军元帅(后世元帅、将军之名始于此) 。这些改革使晋国财富充裕,国力强盛,为争霸奠定了基础 。
晋楚争霸主要三次大战:前632年城濮之战晋胜,前597年邲之战楚胜,前575年鄢陵之战晋胜 。鄢陵之战时俘获了楚王子公子茷,楚共王也被射瞎一只眼睛 。前557年晋国在湛阪之战再次击败楚国 。前546年弭兵之会后,晋楚大体平分霸权,晋国总体上占优势 。
前627年崤之战后,秦国立即释放所俘楚将,与楚国结盟对抗晋国 。此后晋国在北兼并狄戎之国,在西阻秦东进,同时南下压制楚国 。
晋悼公时,晋国全面实施大战略计划,焦夷之战后晋悼公三驾疲楚,楚国最终无力应战;前575年鄢陵之战后,晋国为了继续打击楚国,继续扶助南方的同姓吴国来控楚 。前563年春,晋、吴国君首次接洽,从"北-东北-东"三方形成对楚国的包围网,给予楚国以极大的震撼与威胁 。前506年,吴楚决战楚军大败,吴军攻占了楚国都城郢(详见吴破楚入郢之战等) 。晋国大战略计划实施成功,亦为晋楚争霸的余波所致 。
晋悼公(前586年-前558年)时,晋国全面实施大战略计划,鄢陵之战后晋悼公三驾疲楚,楚国最终无力应战,暗合于孙武之"不战而屈人之兵" 。
前575年晋楚鄢陵之战,楚国大败后,晋国为了继续打击楚国,在楚国后背插上一刀,扶助南方新兴的吴国来抗衡楚国(比如派人教授吴人"车战步战"等陆战之法等,使用马匹、战车、弓箭及各种战术等) 。
吴国、晋国皆为姬姓之国 。吴国开国之君"吴太伯"是周文王的伯父;晋国开国之君"唐叔虞"是周武王与邑姜之子(邑姜为齐太公吕尚即姜子牙之女,今山西太原晋祠因纪念唐叔虞及其母后邑姜而兴建),传说周成王"桐叶封弟" 。
晋悼公时,前563年春,晋、吴国君首次接洽,从"北-东北-东"三方形成对楚国的包围网,给予楚国以极大的震撼与威胁 。
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晋国召集有周王室大臣参加的中原18国诸侯先后会于召陵和皋鼬,准备攻楚 。(参见召陵之盟和皋鼬之盟)晋国召集的18国有齐国、鲁国、宋国、蔡国、卫国、陈国、郑国、许国、曹国、苔国、邾国、顿国、胡国、滕国、薛国、杞国、邾国等,共商计伐楚国之事 。这是春秋时代,以一国之力发起的最大规模的诸侯会盟,也是晋国辉煌霸业的最后反照 。
因盟主晋国临时改变主张,最终末能达成一致意见 。原楚属国蔡、唐自愿助吴攻楚 。孙武等认为楚已完全孤立,实力亦大有削弱,吴遂与蔡、唐联合进攻,发动了"涉淮逾泗,越千里而战"的战略决战,吴楚之战决战开始后,吴军在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击败楚军主力后,尾随追击,五战五胜,仅10天即攻入楚都郢城 。
公元前506年,吴军在兵圣孙武率领下大败楚军,攻入楚国都城郢,楚向秦国求救,申包胥哭秦庭,感动秦哀公 。秦国发兵救援楚国,帮助楚国复国 。(详见吴破楚入郢之战,柏举之战,秦救楚之战等吴楚战争系列 。)晋国的大战略计划最终成功实施,亦为晋楚争霸的余波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