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后是如何处理尸体的?古来白骨无人收

导语
人类的发展历史始终离不开“战争”这个词,战争这个吞噬生命的恶魔自始至终伴随在人类身边,甚至一刻都不曾退却过 。有战争的地方就会有死亡,由此历史君想到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在古代战争结束后,人们是怎么处理尸体的?
1挖个坑 埋点土
在古代处理因战争死亡的士兵的尸体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面对成千上万腐臭的尸骸如何打扫战场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如果不能及时处理,除了会长期弥漫腐臭的气味,更可怕的是稍有不慎就会形成大规模的瘟疫、传染病,进而造成更多的伤亡 。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地盘变成了瘟疫肆虐的无人区,这恐怕是获胜方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所以打扫战场往往都是获胜方的活,对于如何处理战后战场上堆积如山的尸体,古人最为普遍的做法就是——埋 。
一般担任打扫战场掩埋任务的多是战败一方的俘虏,挖一个超大的深坑,把所有的尸体全部扔进去,然后拿土一盖,万事大吉 。这个方法后来演变成了连活人都一起埋了,就是所谓的坑杀,这种情形在历史上并不鲜见,战国时期秦军坑杀40万赵军,秦末秦军又被项羽坑杀了20万,都是著名的例子 。这个方法应用之广,从全国各地出土的各种白骨坑、万人坑就能看得出来 。比较著名的有长平之战遗址(现山西高平市),河南义马白骨坑 。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 。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 。赵卒反覆 。非尽杀之,恐为乱 。’乃挟诈而尽阬杀之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2耀武扬威筑京观
在掩埋的基础上,古人还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处理尸体的方法——筑京观,它还有一个形象的名字“骷髅台” 。具体做法就是把战败的敌军尸体全部堆积在道路的两旁,然后用土把这些尸体夯实,筑成巨大的金字塔形的土堆,以表军功 。最早关于筑京观的记载是在《左传》中,公元前597年,楚军大胜晋军,大臣潘党建议把晋军阵亡者筑成“京观”,却遭到了楚庄王的反对,说是古代的圣王都是讨伐不敬者、将罪大恶极之人筑为京观,而这些阵亡的将士都是为国尽忠才死的,不能给他们筑成京观 。可见在古代是习惯将战败一方筑为京观的 。
各种史籍中关于京观的记载并不在少数,最不露脸的当属隋炀帝 。隋炀帝在位期间曾命大军进军高丽,企图一举拿下棒子国,扩大自己的领土 。没成想,高丽军民一条心成功杀退了隋朝入侵者,为了以示军威,震慑中原,便用这些倒霉的隋军将士的尸骨筑起了京观,偷鸡不成蚀把米 。反倒是让后来灭了自己的唐太宗出面,派出使臣与高丽国交涉才把京观拆除,收拾隋军将士骸骨,使其得以安葬 。筑京观直到清朝才被彻底废除,满族统治者对待尸体都是就地掩埋,不分敌我公平对待 。
3让火焰净化你的灵魂
火葬也普遍存在于古代的战场上,能够很好的避免尸体腐烂变质带来的瘟疫,在《伊利亚特》对于特洛伊战争的记载中,就有关于双方协定休战各自焚烧己方士兵的描述,可见火葬也是古代一种处理战后尸体的方法 。火葬在古代多带有宗教色彩,人们相信火焰的力量能够净化人的灵魂,帮助死去的人早生极乐,或是上天堂 。
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了火葬,但当时的火葬被人们认为是一种耻辱和刑罚,战后用火焚烧的也大多是敌人的尸体,以示对敌人的一种侮辱 。284年,燕军围攻齐国即墨,掘城外墓地,大烧死尸,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目十倍 。可以看出来烈火焚尸对敌人的嘲讽效果是多么的大 。东汉后,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印度僧人习惯火葬的习俗也随之传入 。民间信奉佛教的信徒也逐渐采取火葬的入殓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