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当年的慈禧大阅兵为何能骇倒日本将军?

阅兵在我国一项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夏朝建立之前的大禹时代,就在今天河南的涂山一代,进行过一次盛大阅兵 。进入春秋时期,随着诸侯国之间的征战越来越频繁,阅兵成为一种惯例逐渐在各国盛行 。那时的人们管阅兵不叫阅兵,而叫“搜” 。如果是五年一次的大阅兵,就叫“大搜” 。这种叫法一直到了汉朝时期,才被“阅兵”一词正式取代,并且加入了演习的成分 。
中国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阅兵出现在清朝末年,由酷爱讲究排场的慈禧太后主持,史称“彰德会操” 。当时,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刚刚过去四五年,慈禧太后为了扳回点面子,显示下自己“新政”的成就,决定在河南彰德(今河南安阳)举行一次为期五天的大会操 。其中,前四天为军事演习,最后一天进行阅兵典礼 。
【揭秘:当年的慈禧大阅兵为何能骇倒日本将军?】为了此次阅兵阅出风格、阅出水平,慈禧老太后命袁世凯为阅兵大臣兼会办练兵大臣,全力操办此事 。参加的军队是当时装备最好、素质最高的北洋新军、湖北新军和河南新军 。其中,北洋新军各军1镇1混成协16172人组成北军,以段祺瑞为总统官;湖北新军1镇和河南新军1混成协共17786人合编成南军,总统官是湖广总督张之洞的手下张彪 。
慈禧老太后一生酷爱讲排场,这次大会操也不例外,期间实现了以下几个第一:
1、第一次大规模邀请外宾 。为了达到轰动世界的效应,清政府向各大列强发出邀请 。据记载,英、美、俄、法、德、意、奥、荷、日本等国均派出了武官前往观摩 。此外,世界知名报刊,如英国的《泰晤士报》、德国的《营报》、美国的《月报》、俄国的《警卫报》、日本的《时事新闻报》和《每日新闻报》纷纷派采访人员前来采访 。最后,除了清政府的官方代表,观摩此次会操的中外各界人士共计478人 。由于来宾太多,当地的住宿变得十分紧张,一些人只好住在满是虱子跳蚤的小客栈,或者借宿在当地的名流或土财主家,真可谓盛况空前 。
2、第一次获得西方列强正面评价 。一些观摩会操的俄国武官认为,清政府的陆军已经可以与当时的日本匹敌 。就连出席的日军参谋本部松川少将也说:“中国的军事力量照现在的发展情况看,他日必有起色;如果中国全国都以此次大演习作为模范,进行扩军备战练兵强国,效果将是不得了的 。”
3、第一次用纪律赢得了老百姓的好评 。清政府自从入关之后,军队纪律方面的口碑一直很差 。尤其到了清朝末期,军队行动往往意味着兵祸,老百姓通常被迫离乡逃难,甚至投井自杀 。但是此次演戏中,清军纪律严明,买东西一律付钱,甚至在行军中不得出队私买食物或水,让当地的百姓大跌眼镜 。
1906年10月19日,会操正式开始 。第一天的会操内容是骑兵冲击战 。凌晨8点,南军马队率先行动,北上发动攻击 。由于指挥原因,他们转悠了两个钟头,终于发现了一拨人马 。未经仔细勘察,他们误认为是北军,兴奋地一拥而上将其包抄起来 。直到要“动手”了,他们才发现被包围的是阅兵大臣卫队 。领队气得把他们被骂了个狗血喷头 。经过这一折腾,他们贻误了战机,快到11点时才发现北军 。北军以逸待劳,而南军马力疲惫不堪,首日演习的结果是北军获胜 。
第二天的演戏内容是主力遭遇战,这次双方打成平手,互有得失 。第三天演练攻防大战 。两军全部出动,战斗颇为激烈,北军最后略占优势 。
全部演习完毕后,袁世凯和另一位月饼大臣铁良在彰德府城外的小张村,举行了隆重而盛大的阅兵式 。慈禧、光绪携文武大臣到场,现场检阅 。当天,南北两军穿着军礼服,雄赳赳气昂昂地齐集阅兵场,举行了分列式 。四万多人的队伍步调整齐,军容壮盛,很是吸引洋人的眼球,也让国内参观者啧啧称奇 。而这也正是慈禧想要达到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