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杨修是什么样的人?杨修的生平简介

历史上真正的杨修
在《三国演义》和京剧《曹操与杨修》中 , 杨修之死的原因均归结于“恃才放旷 , 数犯曹操之忌” 。三国演义里面提到杨修犯了六次“忌”;第一次是“门”内加“活”为“阔”事件;第二次是“一合酥”事件;第三次是揭穿曹操梦中杀人事件;第四次是杨修告太子曹丕与朝歌长吴质秘密往来事件;第五次是曹操想试一试曹丕、曹植的才干 , 杨修教曹植“立斩门吏”事件;第六次是杨修为曹植作“答教”事件 。在京剧《曹操与杨修》中提到了曹操对杨修的杀三次、又放三次;第一次是杀孔闻岱时 , 有意杀杨修而未杀;第二次是曹操假借梦中杀人 , 被杨修点破 , 有意杀杨修而未杀;第三次是踏雪巡营 , 曹操为杨修牵马坠镫 , 有意杀杨修而未杀 。最后都是因为“鸡肋”事件 , 将杨修杀死 。
这些都是艺术创作的结果 ,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杨修到底是怎样的?杨修之死真的是因为“恃才放旷”吗?通过查阅有关历史资料 , 笔者得出的结论是:1、历史上杨修非常有才干 , 但是绝非“恃才放旷”之人;2、杨修之死是魏王朝政治斗争的牺牲品;3、罗贯中误导了后来的读者 。
杨修 , 字德祖 , 汉末文学家 , 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 , 生于公元175年 , 卒于公元219年 , 卒时方34岁 。杨修生前的文学成和地位是很高的 , 他一生著作颇丰 , 不过由于遗失而导致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 , 致使后人所知甚少 。
杨修生于官宦世家 , 杨家几代人都是汉朝大官 , 祖先杨喜 , 汉高祖时有功 , 封赤泉侯 。高祖杨震、曾祖杨秉、祖杨赐、父杨彪四世历任司空、司徒、太尉三公之位 , 与东汉末年的袁氏世家并驾齐驱 , 声名显赫 。《后汉书·杨震列传》中评论说:“自震至彪 , 四世太尉 , 德业相继 , 与袁氏俱为东京名族” 。“太尉”在汉代是管理全国军政的要员 , 从杨修的高祖到他的父亲 , 出了四个太尉 , 很厉害!那么 , 这么厉害的官宦世家对于后代的教育和培养不可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 , 一定会传授很多为人和为官的规则 。杨修如此聪明 , 从小耳濡目染 , 长辈言传身教 , 要说他不懂得官场的规矩 , 要说他世事不洞明、人情不练达 , 显然是不可能的 。
笔者注意到《后汉书·杨震列传》(裴注引《典略》)里面的一段文字:
“杨修字德祖 , 太尉彪子也 , 谦恭才博 。建安中 , 举孝廉 , 除郎中 , 丞相请署仓曹属主簿 。是时 , 军国多事 , 修总知内外 , 事皆称意 。自魏太子以下 , 并争与交好 。”
这段文字的第一句话说的是:杨修字德祖 , 他是太尉杨彪的儿子 , 他为人谦恭而且博学多才 。请注意 , 这里对于杨修的评价用到了“谦恭”二字 , 说明杨修还是很谦虚谨慎的 , 这和《三国演义》里面描述的“恃才放旷”反差很大!
第二句说的是:建安年中 , 杨修因为孝顺而且廉洁被举荐 , 任命官职为郎中 , 曹丞相请他代理仓曹属主簿(相当于后勤处的处长) , 主管兵马粮草 。“举孝廉”是汉代做官的一种制度 , 是汉代“察举制”的一种 , 和西方国家的选举制有点相似 , 不同的是西方选举是当地选、当地任职 , 汉朝是通过选举“孝廉”统一获取入仕资格 , 再由朝廷具体分配官职 。这就要求获取资格者要凭德识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出名 , 然后地方官才能把他举荐出来 , 所以已经带有一点民主的味道 , 比科举制度要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