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杨修是什么样的人?杨修的生平简介( 二 )


从第二句话中 , 我们可以得出两个信息:一是杨修因为孝顺而且廉洁曾经在某个地区有很好的名声 , 这在现代也是需要有点“做秀”和“炒作”能力的 , 至少说明杨修很会做人 , 大家才会推荐他;二是曹操是欣赏杨修的 , 不然不会将主管兵马粮草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来办理 。
那么杨修担任仓曹属主簿一职的表现怎样呢?第三句话就是答案:当时正是军队和国家的多事之秋 , 杨修(在仓曹主簿的位子上)是份内、份外的事都很熟悉 , 他办事 , 大伙儿都满意!这说明杨修并不是食古不化的书呆子 , 办事很有才干也很灵活 , 所以上上下下都满意!这和“恃才放旷”的评价根本就不沾边呀!于是乎 , 到第四句话说的是:自魏太子曹丕以下的官员 , 都争着向杨修交结示好 , 人才难得 , 争相笼络嘛!
《三国志·陈思王植传》注引《世语》中说:“以名公子有才能 , 为太祖所器” 。由上述可以看出:因为已经了解到杨修有才能 , 所以太祖曹操是很器重杨修的 , 根本就谈不上嫉贤妒能 , 来吃他这个小字辈的酸醋!
在《世说新语》中讲到了一个有关曹操和杨修的故事 。有一次曹操和杨修路过曹娥碑 , 在碑的背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曹操问杨修:“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杨修说:“知道 。”曹操说:“你先不说 , 等我考虑一下 。”结果行了三十里地 , 曹操才猜出是“绝妙好辞” , 于是曹操叹道:“我才不及卿 , 乃觉三十里 。”其实这句话一方面表示了曹操的谦虚 , 另外一方面还透着一股亲热的味道呢!可惜由于后人先入为主的思想在作祟 , 总认为是曹操在嫉妒杨修的才智 。
既然杨修这么受曹操器重 , 为什么曹操最后要杀杨修呢?通过以上分析 , 应该可以排除杨修“恃才放旷 , 数犯曹操之忌”的原因了 。那又为什么呢?原来杨修卷入了曹氏“立嗣”的政治漩涡 , 越陷越深 , 不能自拔 。
曹操作为东汉末年建安时期(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公元196—220年)的大政治家、大文学家 , 他有特别值得骄傲的两个儿子:一个是曹丕 , 另一个是曹植;父子三人并称建安文学界的“三曹” , 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曹丕和曹植这两个人都进入了曹操接班候选人名单 。曹操还是很开明的一位君主 , 没有“立长不立幼”的讲究 , 一开始就让两个儿子自由竞争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杨修在文学界声名卓著 , 而曹植更是聪明绝顶的文学天才 , 也许惺惺相惜吧 , 杨修投靠的是曹植这一方 。《三国演义》也提到杨修帮助曹植出谋划策、写“答教”等等 。《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中说到:“植既以才见异 , 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 。太祖狐疑 , 几为太子者数矣 。”曹植很有才学 , 而且又有丁仪、丁廙、杨修等左膀右臂辅佐 , 曹操犹豫了很久 , 几次想立曹植为太子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考察 , 曹操发现曹植“任性而行 , 不自雕励 , 饮酒不节”;做事情任性而为 , 不知道节制 , 还是个酒鬼 , 他怎么放心将自己打下的江山交给曹植呢?然而 , 曹操发现曹丕“御之以术 , 矫情自饰 , 宫人左右 , 并为之说” , 曹丕很懂得权谋之术、御下之道 , 所以曹操觉得自己百年之后 , 曹丕应该能够撑得起曹氏天下 。于是 , 曹操决心立曹丕为太子 , 这是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冬十月的事了 , 此时曹操封为魏王已经有一年又五个月了——封为魏王的时间是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夏五月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