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秘书李鸿章的成功秘籍:好马也吃回头草( 七 )


更使曾国藩对李鸿章刮目相看的 , 还是“祁门移军”这件事 。
咸丰十年(1860)初 , 清军江南大营被太平军一举击溃后 , 苏、浙形势万分危急 , 朝廷连下八道命令催促曾国藩率部援救 , 并授予他两江总督实职 。为配合朝廷援浙要求 , 曾国藩把湘军大本营设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安徽省祁门县 , 李鸿章大不以为然 。他说那个地方像个锅底 , 兵家把这样的地方称为绝地 , 如果把大营建在这里 , 等于自寻死路 , 从战略上看十分危险 , 必须赶紧离开 。曾国藩不从 , 李鸿章再三陈说 。受李鸿章移营思想的影响 , 湘军上下要求曾国藩移师的呼声日渐高涨起来 。曾国藩并非不懂祁门在战略全局上对湘军毫无特别重要意义 , 他之所以驻守祁门 , 主要是做给朝廷看 , 以表明自己坚决执行朝廷命令的坚定态度 。也就是说 , 李鸿章建议移营主要是着眼于军事 , 曾国藩死守祁门更多的是考虑政治 。在曾国藩看来 , 军事当然必须服从政治 , 所以他很气愤地公开声称说:“你们要是胆小怕死 , 都离开好了!”不久 , 李鸿章果然因其他原因负气出走 。李鸿章虽然离开了湘军 , 但并未割断与曾国藩的联系 , 他多次直接写信劝说或请胡林翼代劝曾国藩从祁门“及早移军” 。胡林翼支持李鸿章的主张 , 特地写信给曾国藩说李鸿章之议“颇识时务” 。后来 , 曾国藩胞弟曾国荃也从安庆前线来函 , 几乎以哀求的口气请大哥迅速移营 。加之在太平军的攻击之下 , 祁门大营的确险情不断 , 曾国藩这才深切感到李鸿章是真心诚意为他着想 , 咸丰十一年春天 , 曾国藩终于将两江总督衙门从祁门山区搬到了长江边上的东流(位于安徽省东至县) , 并对李鸿章的战略眼光殊为欣赏 。
李鸿章在江西无所事事地混了大半年之后 , 这匹“好马”也吃“回头草” , 重新回到曾国藩幕府 。曾国藩对李鸿章也“礼貌有加于前 , 军国要务 , 皆与筹商” 。说明此时李鸿章在曾国藩心目中的地位 , 不仅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 反而比以前增进和提高了不少 。之所以如此 , 只能说明曾国藩不仅十分看重李鸿章的能力 , 而且对他能够以个人的进退坚守自己立场的刚毅性格 , 也是非常欣赏的 。
五、好马也吃回头草
“祁门移军”之争产生的裂痕尚未弥合 , 李鸿章与他的老师曾国藩又因李元度事件矛盾再起 , 可谓一波未平 , 一波又起 。此事终于导致李鸿章负气出走 。
李元度是曾国藩的老秘书 。早在曾国藩奉命回乡办团练时 , 正在湖南做教谕的李元度就加入曾国藩幕府 , 参赞军务 , 患难相从 。在湘军最初屡打败仗的艰难岁月里 , 曾国藩不仅得到李元度的有力支持 , 而且在曾国藩两次跳水自杀的紧要关头 , 都是李元度苦苦将其劝阻 , 因此李元度称得上是曾国藩的救命恩人 。用曾国藩自己的话说 , 他与李元度“情谊之厚 , 始终不渝” , 并在咸丰七年(1857)写信给李元度 , 发誓要对李元度三不忘:一是不忘靖港之败后的“宛转护持”;二是不忘九江之败后特立一军 , “保全根本”;三是不忘樟树之败后“支持东路” , “以待楚援之至” 。(《曾国藩全集?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