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俪生:革命队伍里的自由主义者( 二 )


赵俪生既然是自由主义者、人文主义者、理想主义者,而且脾气急躁、秉性怪异,与人打交道,很少能够把小气候鼓捣舒坦的 。赵先生确实是大牌,但是,总是耍“大牌”,又不善于利用自己的人脉和资源,别看兰州大学长期把赵先生当作标杆式的人物,但是,老先生并不善于钻营和经营 。按照赵先生夫人高昭一的看法,不该忍受的时候,赵先生往往到能够忍受;应该隐忍的时候,反倒翻脸了 。要是能有山东长辈傅斯年先生的资源,看来赵俪生也能成为“学阀”式的人物 。民国年间,傅斯年和顾颉刚,都是此类人物,这里的“学阀”不是坏词,通常来讲,也就是学派的掌门人 。
赵先生很不善于妥协,结果自己培养的“七只九斤黄”不仅在毕业答辩的时候,备受折磨,而且被分配到全国各地 。杨善群(上海社科院),白文固(青海师范大学),霍俊江(河北师范学院),马明达(暨南大学),葛金芳(湖北大学),秦晖(陕西师范大学),杨木分配到兰州,距离老师最近,但也不是兰州大学 。这样,就没有办法培养学术团队 。也许,对于风华绝代的赵先生来说,这是让人无限怅惘,但是绝对具有赵俪生风格的结局 。
研究生毕业答辩风波,对于赵先生影响极大,反正以后不招研究生了 。赵先生直到1991年退休,也没有评上博士生导师,据说,国务院评议组13人投弃权票 。这当然是不正常的,但是,你把人家几乎都得罪光了,就不好有回旋的余地 。
赵先生特别注意观察学术同辈弟子的情形,这也是赵先生的一大特点:争强好胜 。甚至,王瑶、冯契弟子的论文和著作,都要找来进行“批阅”,还要到论文里面摸摸这些人的功底 。老先生发现谁的弟子像谁,真有点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味道 。王瑶、冯契很早就可以带博士,特别是王瑶,1981年就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赵俪生老先生心中,总有一股无名火气,大得很 。很明显,老先生在与王瑶和冯契进行没有硝烟的比赛:我的弟子属于硕士,你们带出来的是博士,到头来还不如我的弟子,你们看着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