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族的祖先究竟居住在什么地方?

周族在商代末年,曾率领各族推翻纣王的统治,建立起周朝政权 。在东周即春秋、战国时期,周室名义上还是天下的共主 。周族在中国的统治长达800 多年 。可是关于周族的祖先原居何处,学术界说法歧异,难于取得一致的意见 。现将各种观点陈述如下,请读者鉴别 。
(一)山西说 。本世纪30年代,钱穆在《燕京学报》第10期上发表《周初地理考》一文,提出“周人盖起于冀州,在大河之东” 。其后,吕思勉、陈梦家、王玉哲、田昌五、李民等许多学者都表示赞同,并证成其说 。他们认为,文献上说的周始祖弃任后稷之官,被封于邰,其地即在今山西的闻喜、稷山一带 。据《左传 。昭公元年》记,邰原作“台骀”,是“汾神” 。后人把神名变为地名,将两个同音字缩并成一字而加了邑旁 。《水经 。汾水注》云:“汾水又径稷山北,(稷山)在水南四十里许 。山上有稷祠,山下有稷亭 。”《太平御览》卷四十五引《隋图经》曰:“稷山在绛郡(今山西稷山县),后稷播百谷于此山 。”据说在稷山县,村村有稷王庙,亦多有稷王娘娘庙 。县南有稷王山,相传稷王弃随其母姜原常往来此山,教人播种 。闻喜县西北稷山下有姜原墓,墓旁有冰池,传为姜原弃后稷处 。周的始祖还和尧、舜、禹有着密切的关系 。《墨子 。尚贤中》引“先王之书”曰:“(尧)乃名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禹平水土;稷隆播种 。”《书 。尧典》载帝舜曰:“弃,汝后稷,播时百谷 。”《逸周书 。商誓解》并载周武王之言:“在昔后稷,克播百谷,登禹之绩 。”据史载,尧、舜、禹的活动中心都在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一带 。因此,周的先祖很可能是活动于该地区的部落联盟中的一支 。
(二)陕西土著说 。历来的许多地理著作,都认为周始祖后稷所封的邰在今陕西武功县 。《史记 。周本纪 。正义》引《括地志》云:“故邰城一名武功城,在雍州武功县西南二十二里,古邰国,后稷所封也,有后稷及姜原祠 。”《水经 。渭水注》及《武功县志》所记略同 。目前一般的通史著作,如朱绍侯主编和刘泽华等编著的《中国古代史》都采用这种说法,认为周族祖先的最早活动地区就在今陕西西部渭河北岸的膏壤沃野之中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武功郑家坡遗址发掘得许多先周文化的遗物 。据分析,这里出土的各种陶器分别是西周同型陶器的祖型,出土的铜鼎和生产工具也与西周初期的有着明显的承袭关系 。因此,一些学者著文指出,先周文化是在关中西部漆水流域发展起来的一种土著文化,传说周始祖后稷教民播种百谷之地在山西的稷山、闻喜一带,是出于后人的附会 。(三)甘肃说 。有一种意见认为,周始祖后稷是一个传说中虚构的人物 。《国语 。周语上》记:“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我先王不窟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 。”这里的“不窟”才是周族真正可靠的祖先 。《史记 。周本纪 。正义》引《括地志》云:“不窟故城在庆州弘化县南三里”;《元和郡县志 。关内道 。庆州》记:“不窟奔戎狄之间,今州理东南三里有不窟故城”;《庆阳府志》亦载:“不窟值夏德衰乱,窜居北豳,即今之庆阳也 。”
【周族的祖先究竟居住在什么地方?】
后稷
三志所述,都说不窟在今甘肃庆阳建城而居 。历年来,在甘肃东部的渭河、泾河流域,镇原、灵台、平凉、泾川等县,发现许多先周文化遗址 。因此,一些学者认为,周族原居于甘肃东部地区,后移至陕西长武、彬县一带 。至太王时,被西北的狁所侵,乃南下至岐山之阳 。
(四)两源说 。有的学者根据考古学资料,提出周族有两个来源的论点 。邹衡在《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中说:“先周文化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陶鬲,这两种陶鬲有不同的来源 。联裆鬲来自东方的山西地区,而分裆鬲来自西方的甘肃地区 。”徐中舒在《周原甲骨初论》(载《古文字研究论文集》)一文中称:周文化“有东西两个来源”的观点,是“考古工作者经过长时期的研究而得出的结论,是科学的概括” 。显然,周族的祖先应活动于山西和甘肃两个方面的广阔范围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