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农家的代表人物是谁?农家的主要思想

【战国时期农家的代表人物是谁?农家的主要思想】农家的主要思想
农家,又称“农家流,是先秦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 。该流派主张劝耕桑,以足衣食 。”《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 。出处:五代 颜仁郁 《农家》诗:“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 宋 陆游 《岳池农家》诗:“春深农家耕未足,原头叱叱两黄犊 。”
战国农家的代表人物——许行
许行大约生活在公元前390年至公元前315年之间,与孟子是同时代人 。他的事迹和主张见于《孟子·滕文公上》 。他依托远古神农氏之言来宣传他的主张,是战国时代农家的代表人物 。从孟子骂他是“南蛮鴃(jué音抉)舌之人”,和“自楚之滕”看,他是楚国人 。有人认为《吕氏春秋·当染篇》所说的墨子的再传弟子许犯就是许行,但也有人认为此说并无确据 。《汉书·艺文志》有《神农》二十篇,是农家的著作,可惜早已失传 。农家的材料还见于《吕氏春秋》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四篇,同书《爱类》篇和《淮南子·齐俗训》也有部分材料 。
战国时期农家的兴起不是偶然的 。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使阶级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动 。由于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土崩瓦解,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尚未巩固,因而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代表各阶级利益的学派和学说十分活跃 。反映劳动人民利益的思想学说,在当时有其存在和活跃的条件 。剥削阶级的思想不能代表被剥削阶级的利益,被剥削阶级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自己的思想理论 。恩格斯指出:“虽然总的说来,市民等级在和贵族斗争时有权认为自己同时代表当时的各个劳动阶级的利益,但是在每一个大的资产阶级运动中,都爆发过作为现代无产阶级的多少发展了的先驱者的那个阶级的独立运动” 。这一精辟的论述,对分析战国时代各阶级的思想派别,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新兴地主阶级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把自己说成是代表一切人利益的,尽管实际上他们并不能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 。在战国时期,反映劳动人民利益的思想学说和学派,主要有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以杨朱为代表的扬朱学派和以许行为代表的农家 。他们的学说都属于劳动人民思想的范畴 。由于他们所代表的阶级和阶层各不一样,因此,他们的学说思想又有差异 。墨家是小手工业者的思想代表,杨朱学派代表小土地私有者的利益(5),而以许行为代表的农家则是下层农民的代言人 。
许行的主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主张君民并耕之说 。许行说:“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他认为贤良的国君要和老百姓一起参加耕种才能吃饭,自己做饭吃,还得为老百姓办事 。《吕氏春秋·爱类篇》提到:“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 。故男亲耕,妻亲织,所以见致民利也 。”焦循在《孟子正义》中说:“神农之教,即所谓神农之言也 。”这与孟子所说“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相合 。内容也与许行君民并耕之说相符 。因此,可以认为《爱类篇》这条材料应该就是许行的思想 。
许行还认为,如果国君不与民并耕,而是像滕文公那样,拥有储藏粮食的仓廪和存放钱财的府库,那就是损害老百姓来供养自己 。这样的国君就不配说得上贤 。这是许行对当时统治者的尖锐批评和控诉 。许行君民并耕之说的提出 。是由于战国时代战争频繁,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因此他强调国君必须重视农业并亲自耕作,以救时弊 。
《北堂书钞》帝王部引《尸子》:“神农氏并耕而食,以劝农也” 。尸子即尸佼,据说是商鞅的老师,鲁人 。许行君民并耕之说与尸佼相同,在学说渊源上可能有关系 。前面提到《汉书·艺文志》的《神农》二十篇,颜师古注认为,“刘向《别录》云,疑李悝及商君所说 。”我认为并不是这样 。李悝、商鞅是法家,他们主张耕战,其重视农业是同战争紧密相连的 。与许行的君民并耕之说有所区别 。商鞅虽然师事尸佼,但是他把尸佼的学说发展为耕战政策,而许行则忠实于尸佼的君民并耕之说 。因此我认为《汉书》所说的《神农》二十篇,很可能就是许行的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