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秉承南朝之风,《开元天宝遗事》记载了盛大的穿针乞巧仪式: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游宴,七月七日夜,宫女们盛陈瓜果、鲜花、酒馔,列于庭中,乞求于牵牛、织女,又各捉蜘蛛,闭于小盒中,第二日视蛛网稀密,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引得民间纷纷效仿 。至于长生殿的私语,托白居易的福,七夕成了定情的代名词 。
说到七夕,人们的第一反应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把七夕等同于中国的情人节 。在古代,七夕的确和牛郎织女传说关系密切,但它是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这一日女子会访闺中密友、祭拜织女、切磋女红、乞巧祈福,因此七夕又有“女儿节”的称谓 。女性欢天喜地竞技娱乐的日子,男子也凑个热闹在一旁欣赏,男女定情只是“女儿节”盛会中的副产品 。
牛郎织女的传说来源于人们对星辰的敬畏和崇拜
文献中最早出现“牵牛”、“织女”记载的,是创作于西周的《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 。”此时的牛郎织女还只是天上二颗被人格化了的星辰,可见牛郎织女传说最初来源于人们对星辰的敬畏和崇拜 。
根据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的战国晚期竹简《日书》的内容,牛郎织女婚姻的悲剧性已初现端倪,并得到广泛流传 。“戊申、己酉,牵牛以取织女而不果 。不出三岁,弃若亡 。”意思是说,戊申、己酉,牵牛迎娶织女的婚姻非常不幸,若人们在这种时候结婚,丈夫三年内会离弃妻子 。
汉初《淮南子》中有“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的记载,两汉时还产生了最早的关于牛郎织女形象的绘画和雕刻 。比如班固的《西都赋》和张衡的《西京赋》,都记载了长安西郊昆明池边设有牛郎、织女石像的事情 。而东汉《古诗十九首》已经将牛郎织女相爱而不能团聚的传说初步做了一个交代:“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七”对女子意义非凡七夕乞巧祈福顺理成章
织女善织,女子通过拜祭织女来祈求获得灵巧的技艺和美满的生活 。晋代葛洪的《西京杂记》说,女子乞巧的活动源于汉初刘邦的后宫:“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至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乐,乐毕,以五色缕相羁,谓为相连爱” 。晋周处《风土记》中除了描述女子供奉瓜果于庭、祈福祈寿之外,还为七夕首次添加了求子的内涵:“七月初七日,其夜洒扫于庭,露施几筵,设酒酺时果,散香粉于筵上,以祈河鼓、织女,言此二星神当会 。守夜者咸怀私愿……见者便拜,而愿无子乞子,唯得其一,不可兼求 。”
那么古人为什么要将女子乞巧的活动设定在农历七月初七呢?原来,女娲创造苍生时,在第七日造出人来,初七为“人日” 。“七”还是一个非常吉祥的数字:人有七窍,乐有七音,人有七情,天上有七仙女,曹植七步能成诗,日常生活七件事 。再加上《黄帝内经》中将七定义成是女子的生命之数:女子七岁齿更发张,二七就发育有了月事,为生育做好了准备,三七四七都是身强体健之时,五七身体渐渐衰弱,六七开始生白发,七七天癸竭,生育能力终止 。这样一来,七月初七既是人日,七又对女子意义非凡,两个吉祥数字叠加,七夕乞巧祈福顺理成章 。
南朝时,牛郎织女的故事进一步完整,织女成为天帝之女,许嫁河西牵牛,但织女婚后消极怠工,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使牛郎织女一年相会一次 。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缘起并非偶然,是中国“男耕女织”生产生活方式的产物 。
- 我国民俗传说中的鬼月是哪个月份?7月为什么被称为鬼月
- 宋代上青楼吃花酒得花多少钱?宋人为何爱喝花酒
- 宋代为什么男娼兴盛?宋代人们为何偏爱男风
- 宋代文学家陆游第一任妻子叫什么?陆游为何离婚
- 清廷为何不愿让外国使节常驻北京?
- 雍正皇帝为何诏令驱逐传教士?
- 揭秘:辽国第一女主萧燕燕为何杀掉宠臣的妻子?
- 宋真宗皇后刘娥为何放弃称帝?刘娥不称帝真相
- 揭秘:潘金莲为何敢向小舅子武松表白爱慕之情
- 揭秘:慈禧太后为何不让自己的儿子挑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