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英年早逝的古代诗人:王勃溺水惊悸而亡

【贾谊 前200~前168 享年33岁】
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今河南洛阳人 。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 。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 。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 。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33岁抑郁而亡 。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 。
【王勃 约650年——676年 享年27岁】
唐代诗人,字子安 。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出身于豪门望族,祖父王通是隋末大儒,号文中子;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叔祖王绩是著名诗人 。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 。他们四人反对六朝以来颓废绮丽的风气,提出一些革新意见,开始把诗文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边塞,题材扩大了,风格也较清新刚健,对于革除齐梁余风、开创唐诗新气象,起了重要的作用 。讲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唐代文学史,没有不讲到“王杨卢骆”的 。
上元二年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亡,一代才子就这样消逝了,时年27岁 。
相传王勃写完《滕王阁序》后,阎大人女婿吴子章(相传有过目不忘之才)被抢风头,大怒,讥讽王勃诗作是抄袭自己的,见阎大人和众士不信,吴子章当众将《滕王阁序》一字不落地背出来,众人皆大惊,对王勃起了疑心,怀疑王勃抄袭 。王勃毫不惊慌,反问道:“吴兄过目不忘,令人佩服,但这首诗末尾还有序诗吗?”吴子章不能答,只见王勃起身挥墨,文不加点,写下一首序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写罢,众人皆服,无不称赞,相信《滕王阁序》实乃王勃所作 。吴子章羞赧而退!
【刘希夷 约651-679年 享年28岁】
唐朝诗人,一名庭芝,字延之,今河南省汝州市人 。上元进士,善弹琵琶 。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 。延之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 。
曾写过著名的《代悲白头吟》,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后来曹雪芹创作的《葬花词》就有多句模仿此诗 。相传其舅宋之问欲将此诗据为已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 。事见《唐才子传》:“舅宋之问苦爱后一联,知其未传于人,恳求之,许而竟不与 。之问怒其诳己,使奴以土囊压杀于别舍,时未及三十,人悉怜之 。”
《全唐诗》在介绍刘希夷时,说他“为奸人所杀”,但没说奸人是谁,只是含糊其辞地补充了一句:“或云:宋之问害希夷” 。在《全唐诗》中,宋之问的《有所思》和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只有一句不同,准确地说,只有三个字不同 。不管怎样,刘希夷年仅28岁就死于非命,实在是冤 。
【李贺 790~816 享年27岁】
字长吉,唐代诗人,今河南洛阳人 。李贺20岁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唐朝重视科举出身,因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士的“进”同音,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试资格 。由于他才华出众,担任了一名奉礼郎的卑微小官,留在京城 。李贺本来胸怀大志,性情傲岸,如今作了这样一个形同仆役的小官,感到十分屈辱,就称病辞去官职,回福昌老家过上隐居生活 。
李贺常骑着一头跛脚的驴子,背着一个破旧的锦囊,出外寻找灵感 。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