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医案探秘:清宫医案推断慈禧的真实死因

公元1908年11月15日,即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未正三刻,在光绪皇帝归天的次日,清末最高的统治者—慈禧皇太后那拉氏,在操纵了清王朝政权近50年之后,终于“升遐”—死于中南海仪莺殿,时年74岁 。两人死亡时间如此相近,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另有内幕?外界对此一直存有疑窦 。有一种说法:慈禧自知将死,恐光绪亲政,遂加害光绪 。究竟史实如何,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 。
近年,清宫医案研究小组研究了慈禧和光绪的救治医案后,考证光绪死于病,慈禧亦死于病,因而否定了“加害说” 。并认为,慈禧之病系慢性腹泻为诱因开始,病势逐渐加重,而病势在十月二十日前后,并无突然恶化的征象,故而难以说明慈禧预知即死而加害光绪这一传闻,这自然也是光绪病死而非害死之佐证 。
查阅慈禧脉案可知,慈禧早年患月经不调,以后又患有咳嗽、痔疮、面风、腹泻诸疾 。至光绪三十三年正月,主要患有消化不良症,御医多用“益气理脾之法” 。至同年十二月末,病仍如是 。延至三十四年九月,始见腹泻病症 。至此之后,慈禧之腹泻病一直未愈,且有加剧之势,至当年十月份,又请张仲元(太医院院使)等诊治 。十月二十日,即光绪临终的前一日,慈禧的病情虽较复杂,但仍无突然变化之势,如张仲元所书脉案:
【清宫医案探秘:清宫医案推断慈禧的真实死因】十月二十日,张仲元、戴家瑜请得皇太后脉左部弦而近躁,右寸关滑数鼓指 。咽燥舌干,口渴引饮,时作咳嗽,顿掣两胁作疼,连用甘寒化燥之法,胃热不减口渴愈甚 。谨拟加味白虎汤调理:洋参一钱石膏四钱锻肥知母三钱甘草八分 引用白梗米一两后煎 。至十月二十一日,慈禧脉象复有不匀,即有心律不齐情况,且“精神萎顿”,病情有所加重,然而,光绪皇帝已于当日子刻进入弥留状态 。从慈禧有关病案记录得知,其病情属逐渐加重而亡 。而在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病情仅有加重趋势,并非突变 。
此外,参照光绪脉案亦可印证,如若光绪病势轻微,庶可有令人疑虑之处 。光绪彼时情况如何?其脉案中吕用宾诊为“元气大亏,阴阳失养”;周景涛诊为“下元气虚,累及肺卫” 。说明光绪当时病势已十分严重 。至十月二十日,众医官之脉案引文中已说明光绪之病回生无望 。而慈禧此日之病势,远较光绪为轻、她欲使光绪早死,只须静待即可,何必毒害之?十月二十日酉刻,光绪终于病重不可挽回而“龙驭上宾” 。当然,对于上述结论,专家亦认为仅是从脉案而行之论证,除此之外的问题或可有政治因素,则只能留给历史学家们去推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