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刘备南撤江陵的时候为何要带着十万民众?( 二 )


占领一个地方要有人 , 有人耕种 , 这样才可以扩大赋税 , 有了人才可以扩大军队 , 因此 , 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还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比如稍后的建安十八年(公元213) , 曹操想迁徙江滨郡县的人口 , 征求扬州别驾蒋济的意见 , 蒋济认为不可 , 曹操执意要行 , 结果是十几万民众都跑到江南去了 。蒋济在劝谏曹操时 , 还提到过官渡之战前 , 曹操曾经迁徙过燕县、白马等地的人口 。后来曹操和蒋济再议论此事 , 蒋济说 , 不迁徙就会“失去那些人民” , 可见 , 如果得不到土地 , 得到人口也是不错的选择 。
网络配图
刘备带着这十几万人 , 实际上就是为了得到这些人 。或者说 , 这也是一种迁徙人口的行为 。所以《三国志》在此用了一个“将”字 。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是 , 曹操进攻荆州 , 刘备驻守樊城 , 刘琮投降了曹操 , 刘备得到这个消息 , 曹操已经到达宛城 。就这样 , 刘备带着樊城的民众向南撤走 , 一边走 , 一边不断有新的民众加入 , 等到了当阳 , 已经有十几万人 。
问题在于 , 这些人为什么要跟着刘备走?
有人可能要说 , 曹操有屠城行为 , 这些人可能害怕曹操来了要屠城 。这种情况是可能有的 , 因为毕竟曹操有过这种劣迹 。但问题在于 , 民众能先于刘备知道刘琮投降、曹操要来了吗?刘琮投降 , 这樊城已经是曹操的了 , 他还有必要对一个已经属于自己的城池全部屠杀吗?后面的事情是 , 曹操在当阳追上了这些人 , “大获其人众辎重” , 而并没有杀害!不久之后曹仁守樊城 , 关羽水淹七军 , 擒获大将于禁 , 樊城仍然没有易手 , 为什么?就是樊城仍然有民众在 。这说明 , 樊城的这些民众大部分已经回去了 。
人们说到曹操和刘备 , 往往拿着这件事作比较 , 说曹操残忍 , 就说曹操徐州屠城;说刘备仁义 , 就说有十万民众自觉跟随 。本文不否定这些都是事实 , 但刘备的仁义不表现在这件事情上 , 至少他开始的目的并不在此 。否则 , 有两件事是难以自圆其说的 。一是 , 刘备驻军樊城不假 , 但樊城有刘表任命的地方官员 , 刘备要走自己走就是了 , 百姓是怎么知道的?二是 , 刘备说过 , 他不忍心抛弃百姓自己离去 。但在当阳的长坂坡被曹操追上时 , 他只带着诸葛亮、张飞等数十骑逃跑了 , 这时候他的仁义哪儿去了?所以说 , 刘备开始的目的 , 或者说刘备“将众”南下 , 就是为了自己“济大事” 。
网络配图
但民众为什么愿意跟随着刘备走呢?这就是刘备比曹操、刘表等人更仁义的地方 。刘备在这件事的初衷上不一定表现的多么仁义 , 但刘备在荆州的所作所为却很得人心 。曹操打败袁绍以后 , 自己率兵向南攻打刘备 。刘备遣使者联络刘表 , 想前来依附 , 刘表亲自到郊外迎接 , 给了他最高的礼节待遇 。刘表还给刘备增加了军队 , 让他驻守在新野 。刘备懂得 , 无论是什么时候 , 人都是根本 , 因此 , 他一定是像在刘璋手下那样 , “厚树恩德 , 以收众心” , 这就使得荆州豪杰归刘备者“日益多” 。这也因此引起了刘表的疑心 , 暗暗地防备着他 。这才是刘备的仁义之处 , 也才是民众愿意跟随他走的原因所在 。当然了 , 领着这么大群人 , 每天只走十几里 , 知道走得慢还继续带着 , 在那个年代也是很少有人能做得到的 , 刘备能做到这一点 , 也是很不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