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位让国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 。12月6日,载沣奉隆裕太后懿旨辞去监国摄政王的职位,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成为即将终结的大清王朝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和终极责任人 。
12月7日,时任总理公署秘书的许宝蘅(héng),在日记中记录了隆裕太后与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在养心殿内长达1个小时的对谈 。隆裕太后表示:“余一切不能深知,以后专任于尔 。”并且任命袁世凯为议和全权大臣,委托唐绍仪为议和代表,负责与南方各省进行和平谈判 。
12月28日,全国各地要求清帝逊位的呼声越来越高,隆裕太后召集庆亲王奕劻(kuāng)、袁世凯等王公贵族和国务大臣共商国事 。她最后表态说:“顷见庆王等,他们都说没有主意,要问你们,我全交与你们办,你们办得好,我自然感激,即使办不好,我亦不怨你们 。皇上现在年纪小,将来大了也必不怨你们,都是我的主意 。”说到这里她放声大哭,袁世凯等王公大臣也一同大哭 。哭过之后,隆裕太后进一步表示:“我并不是说我家里的事,只要天下平安就好 。”清帝逊位的大政方针,至此已经初步确定 。
逊位诏书颁布10天后,上海《申报》于宣统三年(1912年)2月22日以《清后颁诏逊位时之伤心语》为标题报道说,2月12日,《清帝逊位诏书》由袁世凯在养心殿内呈献给隆裕太后,隆裕太后阅未终篇已泪如雨下,随后交给军机大臣世续、军谘大臣徐世昌盖用御宝 。此时反对逊位共和的恭亲王溥伟自请召见,隆裕太后表示说:“彼亲贵将国事办得如此腐败,犹欲阻挠共和诏旨,将置我母子于何地!”此时无论是何贵族,均不准进内,于是盖用御宝陈于黄案 。“清后仍大哭 。清帝时立清后怀中,见状亦哭,袁世凯君及各国务大臣亦同声一哭” 。
隆重国葬
隆裕太后下诏逊位后,毕竟心中难以释怀,郁郁寡欢,终至染病 。
1913年,隆裕太后的“万寿日”(生日),在御殿接受朝贺时,见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的专使梁士诒,用外国使臣觐见的礼节祝贺;宗室王公大臣多半回避,不肯入贺,殿上不过寥寥数人,抚今追昔,悲痛不已,以至一病不起 。于同年2月22日在长春宫薨逝,享年46岁 。溥仪上谥号“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 。
时任民国总统的袁世凯随即下令全国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员穿孝二十七日 。参议院除下半旗外,于2月26日休会一天 。2月28日为祭奠之期 。不唯如此,袁世凯还亲自臂戴黑纱,举哀致祭 。当时的军政要员纷纷致电名义尚存的清室,对隆裕的病逝表示哀悼 。
随后,在参议院议长吴景濂的倡议下,借商务总会为哀悼会的筹办事务所 。全国各地纷纷响应这一号召,长春、辽阳、凤凰、铁岭、营口等各地都开会追悼隆裕太后,并各派代表入京参加追悼会 。18、19两日,在大和门前广场隆重召开了全国国民哀悼会,到席者达五万人之多 。民政府于3月19日在太和殿召开了国民哀悼大会 。灵堂上方悬挂着“女中尧舜”的白色横幅,灵堂正中摆放隆裕像,所有外露的梁柱均用白布包裹 。殿堂内摆满了挽联、花圈 。穿着清式丧服和现代军服的仪仗队在灵堂前左右站立 。
隆裕太后的哀悼会
哀悼大会还决定将要设立皇太后的铜像,以表彰她的功勋 。据当年各大报纸刊载,隆裕太后薨逝后,舆论界颇为惋惜 。
驻京各国公使对隆裕太后的薨逝亦均表惋惜,除亲去太和殿致祭外,于哀悼会期间,各使馆均下半旗致哀 。
由于光绪帝的“崇陵”还没有修完,所以,隆裕太后的梓宫也只能“恭奉暂安” 。奉移时由民国政府的仪仗队、军乐队前引,传统的满族执事:门纛、曲律(满语译音,即小纛旗)、影亭、亮轿、曲柄黄伞、鹰、狗、骆驼、刽子手、帐篷等随后 。用的是96人的“落地满黄”的“皇杠”(即黄杠、黄罩、黄杠绳、杠夫戴的青荷叶帽插着黄雉翎,举黄色白光的拨旗,上书“恭奉暂安”字样),一直抬至前门火车站(西站)用慈禧太后曾经使用的专列,运至河北易州梁各庄行宫内暂安,等候崇陵竣工后,与光绪帝一起入陵 。
- 揭秘:战国时期大秦宣太后的男宠是谁?
- 解密汉灵帝卖官:由母亲董太后最初推行并主持
- 悲惨的清朝公主:清朝公主为何必须得守活寡?
- 揭秘:比范进还倒霉的清朝长沙高考生
- 揭吴三桂投降清朝内幕仅仅只是因为一个女人?
- 晚清湘军著名将领清朝浙江提督鲍照简介
- 清朝皇帝的老师翁心存:除了身价百倍之外.关键时刻还能保命
- 狸猫换太子案的真实隐情:刘太后此事没有做错
- 清朝有裹脚传统那为什么清朝贵族女子不裹脚?
- 清朝状元傅以渐的故事:不仅自己高中状元他的子孙后代也有很多的文学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