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服饰:隋唐五代的披帛

披帛是古代妇女披搭在肩背、缠绕于双臂的长条帛巾 。
披帛,中国古代妇女服饰 。隋代壁画中已有披帛,唐代广泛流行 。用银花或金银粉绘花的薄纱罗制作,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带上,再披搭肩上,旋绕于手臂间 。晚唐以后,妇女所披的帛巾,被叫做“披帛” 。五代的文献也有所记载 。
美丽的大唐女子,站立时披帛自然下垂如潭水静谧,走动时飘逸舒展如风拂杨柳,动静相得益彰 。这种附加的服饰,延伸了身体的视觉效果,它的出现不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仅仅就是为了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婀娜多姿的外形效果 。然而这不是魏晋时候可望而不可即的虚幻美感 。高髻、披帛、半臂、袒领服,少有地线条感和人体美相结合,它所依赖的不是传统的伦理规范,也不是公众社会对女性的戒备心理,那是在偶然性的因素之下,女人们短暂地焕发了审美想像力的产物 。披帛这种“时装”,借鉴了当时风行的西域舞伎的舞衣 。唐代的女子们从舞台服装中汲取灵感,而日常穿着也可以升华为表演服装 。在后来的京戏《天女散花》里,梅兰芳舞动长长的飘带,那一定也是对披帛象征性地极端发挥 。
唐代妇女为使自己的服装更富有艺术魅力,她们在外出行走时都在肩、臂上披上“帔子”,遮风暖背 。在室内或宫中花园里披上比披子更长的带子——“披帛” 。绕肩拽地,似仙女下凡 。到了宋代,女子“披帛”日盛,从皇家贵妇的“霞披”到平民女子的“直披” 。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服饰逐渐消失 。不过类似“帔子”的长、方围巾以其实用功能仍在现代社会中流行开来 。而“披帛”,人们只能从敦煌飞天画壁、出土陶俑、影视歌舞的古典剧目或汉族传统婚礼中偶尔领略,欣赏其长虹绚霞般飘逸、浪漫、飞扬的神采了 。
从出土或传世的形象资料来看,唐代妇女所披的帛巾,大体有两种形制:一种布幅较宽,但长度较短,使用时披在肩上 。形似披风 。陕西乾县永泰公主墓及山西太原金胜村墓壁画所绘的披帛,就属于这种类型 。另一种帛巾布幅较此为窄,但长度有所增加,妇女平时披此,多将其缠绕于双臂,走起路来,身后似拖着两条飘带 。周昉《簪花仕女图》、《执扇仕女图》及张萱《捣练图》所绘的披帛,都属于这种类型 。五代妇女的披帛也作成这种样式,如顾闵中《韩熙载宴夜图》、周文矩《官中图》所绘 。
【隋唐五代服饰:隋唐五代的披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