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成皋之战汉军能够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成皋之战是发生在距今两千多年前楚汉争霸时期的一场历时两年之久的战役 。此战役规模之大 , 持续时间之长 , 无疑令战争双方都倾尽了家底 。成皋之战最终以刘邦的汉军大获全胜而告终 , 而被誉为一代枭雄的西楚霸王项羽 , 在遭受了这次战略上的重创之后 , 似乎提前预见了其争霸天下的败局 。
成皋之战
今人论成皋之战汉军取胜的原因 , 多半会直指项羽的刚愎自用和曹咎的轻率鲁莽 , 然而更深层次地分析成皋之战汉军取胜的原因 , 则更应看到刘邦作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指挥家所具备的个人魅力 。
交战之初 , 汉军无论在兵员数量还是战斗力方面 , 都远非楚军的对手 , 因而项羽先占成皋 , 后取彭城 , 打得刘邦的三万精兵丢盔弃甲 , 更令刘邦遭受了老父、老婆沦为项羽阶下囚的奇耻大辱 。
然而刘邦并未因一时的战争失利而受挫 , 富有政治远见的他在重整旗鼓之后 , 立刻采纳张良等谋士的正确建议 , 在争取民心的同时 , 广招军政人才 , 重用韩信、彭越等悍将 , 同时利用楚军内部矛盾游说项羽麾下大将英布倒戈 , 因此可以说 , 在政治上占据主动地位 , 是成皋之战汉军取胜的原因之一 。
待刘邦重建旧部 , 再战成皋之时 , 双方兵力已旗鼓相当 , 而此时 , 楚军的后勤补给已现空虚 。由于彭越切断了楚军粮草供给的生命线 , 逼得项羽不得不选择速战速决 , 于是 , 任用性格鲁莽的曹咎为主将 , 终在汜水一战中惜败于汉军 。所以 , 刘邦扬长避短 , 出奇制胜的军事韬略 , 成为了成皋之战汉军取胜的另一重要原因 。
成皋之战双方兵力
在中国历史上 , 成皋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04年 , 前后历时两年之久 , 是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之间围绕战略要地成皋而展开的一场决定汉楚兴亡的持久争夺战 。说起成皋之战的双方兵力 , 千百年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根据史料记载 , 最初汉军在人数和战斗力上都逊于楚军 , 因此 , 成皋之战最终以汉军的胜利而告终 , 无疑是一场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
成皋之战双方兵力
尽管成皋之战双方兵力的具体数量在今天已很难考证 , 然而我们依然可以从民间保留的相关文献中窥见些许端倪 。
战争初期 , 项羽手握数十万雄兵 , 实力不可小觑 , 在正面战场上 , 刘邦显然不是对手 。于是 , 项羽凭借兵力优势 , 首先占领了成皋 , 更在彭城一战中一举歼灭了刘邦的三万主力部队 。溃不成军的刘邦仅带数十名骑兵狼狈逃出重围 , 仓促间竟连自己的老父和妻子吕雉也被楚军所俘 , 成了项羽的阶下囚 。
此战令汉军元气大伤 。不过刘邦毕竟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强者 , 稍作休整后 , 他立刻采纳谋士张良等人的建议 , 一边招兵买马扩充实力 , 一边利用楚军内部矛盾 , 游说楚将英布反水 。
汉高帝二年 , 刘邦卷土重来 。此时成皋之战双方的兵力已不似最初这般悬殊 , 在先后收编了韩信、张耳等人的残部之后 , 刘邦实力大增 , 且粮秣充足 , 而楚军的后勤补给却捉襟见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