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朝鲜为何都看不起清朝而自称中华?

日本和朝鲜为何都看不起清朝而自称“中华”?
中国的两个东亚近邻 , 日本和朝鲜 , 和中国的历史渊源久远 , 深受中华文明的影响 , 所以在文化上形成了一致的“华夷”标准 , 即仰慕中华 , 鄙视蛮夷 。
但在被视为“胡虏”的清朝入主中国后 , 日本和朝鲜的对华态度急转直下 , 他们虽然还对“中华文化”怀有敬意 , 却开始蔑视清朝这个现实版的“中国” 。
一、日本:彼虏 , 小丑也
清朝最早和日本打交道 , 是在1637年 。
早一年 , 清太宗皇太极亲率十万大军入侵朝鲜(朝鲜史称为丙子胡乱) , 朝鲜人抵抗不住 , 仁祖李倧在1637年正月“青衣出降” , 向皇太极行三跪九叩称臣 。
图:武功鼎盛的皇太极
皇太极当时给朝鲜的“敕谕”中提到了日本:“日本贸易 , 听尔如旧 , 但当导其使者来朝 , 朕亦将遣使与彼往来也 。”清朝的意思是 , 让朝鲜为中介 , 引导日本前来朝贡 , 进而纳入清朝的宗藩体系 。
不过 , 当日本方面得知此事后 , 却认为:“中原 , 天子国;彼虏 , 小丑也 。”对清朝不加理睬 , 毫无通交之意 。
又过了几年 , 日本十五个越前国人漂流到中国 , 清朝人对他们很优待 , 摄政王多尔衮还专门接见他们 , 并通过朝鲜送还了日本漂流民回国 。(详见前文“史上最动荡的那一年 , 竟有十五个日本人意外“穿越”到中国)
这件事清朝做得很客气 , 并且由朝鲜向日本转达了顺治皇帝的文书 , 大意是宣扬“各国人民 , 皆朕赤子” , 但是日本人毫不领情——日本仅向朝鲜派出了答谢使 , 所携文书直称清朝为“鞑靼 。”
日本人为何对新兴的清朝如此不屑?
图:江户幕末的“万国人物绘卷” 。日本人在这时 , 已经拥有看世界的眼光 。
很简单 , 日本人按照中国的“华夷”标准 , 认为清朝是“夷” , 称之为“鞑靼”、“鞑虏” 。清朝定都北京时 , 日本江户幕府官员鄙夷地认为:“虏之贪戾 , 据燕京 。自取之 , 不归 。”
到了满清坐稳天下后 , 一些日本人甚至认为 , 日本才有资格作为中华文明的继承者 , 才可以称得上“中国”和“中华” 。
比如日本江户学者、武士道鼻祖山鹿素行 , 就毫不掩饰地提出“中朝”(指日本)论 , 宣称圣人的道统到宋朝就已经泯灭 , 应该认定日本是“中国” 。日本关于中国形势的报告书《华夷变态》 , 则称“使日本形成……真正中华文化对蛮夷清国的观念 。”
图:被称为“武士道的鼻祖”山鹿素行像 。
因为日本人一直不承认清王朝是“中国” , 称之为“清国” 。以至于1871年 , 中日两国在签订《中日修好条规》时 , 出现一个让清朝人意想不到的插曲: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 , 谈判甚至因此陷入停顿 。
二、来自日本人的恶毒讽刺
近来看到葛兆光先生的文章 , 有一段写日本人对清朝船员的刁难 , 很有意思 。
江户时代 , 不断有中国船到长崎 , 也不断有一些遭遇风浪的船漂到日本 , 中国人和日本人之间 , 常常会有口舌之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