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的历史教训:要学会当职场上的夹心饼干

周瑜字公瑾,由于智勇兼备,二十四岁时,便出任建威中朗将 。当时程普是江东资格最老的武将,大家尊称为程公,相对地周瑜便成为周郎 。孙策取荆州,以周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 。孙策和周瑜,成为乔玄的大小女婿,在当时传为佳话 。周瑜精于音律,每听唱歌奏乐,都能听出错误的地方 。他的长河吟,被诸葛亮弹得幽雅深刻 。令他十分不安,决心和诸葛亮一决生死 。
其实,周瑜的内心,并不是妒忌孔明的才华,才显得如此心胸窄小 。鲁肃原来是袁术的部属,因为不能重用而萌生去意 。周瑜打听到鲁肃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才,赶快把鲁肃的母亲接过来,然后全力说动鲁肃来归 。不但为孙权增添了一位贤才,而且在临终时,极力推荐鲁肃 。孙权接受他的建议,让鲁肃继任都督。
他大肚能容鲁肃,却千方百计,要迫害孔明,这是什么道理?我们从他初次和孔明见面,便请孔明的兄长,同在东吴任战的诸葛瑾前来商议:“令弟孔明有王佐之才,如何屈身事刘备?”相信孔明若是和鲁肃一样,能够弃刘备而事东吴 。他也会像对待鲁肃那样,善待孔明 。说不定向孙权推荐,以孔明为都督,也很有可能 。
【周瑜的历史教训:要学会当职场上的夹心饼干】周瑜最大的错误,在缺乏宏大的国际观 。以为东吴可以独力抗拒曹操,不需要外力的支助 。倘若他和孔明一样,知道只有两家联合在一起,才有足够的力量来抗曹 。相信他对孔明的态度,就会比较理性,不致如此偏激 。包容、厚待孔明,对东吴和周瑜本人,都有好处 。
当然,从长远看,孙权和刘备迟早要一争高下 。这一点孙权心里十分明白,他和孔明都知道:曹操所不喜欢的人,吕布、刘表、袁绍、袁术,都已经灭亡 。只剩下刘备和孙权,曹操不可能放过 。两人联合抗曹,恐怕也是权宜之计 。将来两雄相争,看来也免不了 。
周瑜大概就是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才急于除掉孔明 。实际上凡事都需要有一个过程,许多事情真的欲速则不达,急不来的 。周瑜如果做出阶段性的计划,先和孔明合作,以后再做其他的盘算,是不是缓和一些?我们相信他也想到这一点 。只是一向十分顺利的人,往往不会顾虑这么多 。认为事不宜迟,不如当机立断,在刘备还没有站稳之前,杀掉孔明 。以免刘备势大,孔明更为难以应付 。于是想做就做,甚至于不和孙权商量,便决定下毒手 。他一定没有想到,自己反而被自己气死 。
我们从周瑜的死,应该可以推想,孙权以及他的后代,都无法一统天下 。否则上天不会这样安排,让周瑜年纪轻轻,便活活气死 。同理可以看出,孙权和刘备当中,刘备获得孔明的协助,会逐步强大 。孙权的存在,不过是联合刘备,使曹操不敢南下而已 。当然,孙权如果由周瑜的死亡,能够深一层体会其中的道理,认真地反影自省,做出合理的调整 。周瑜的死,便很有价值,贡献很大 。可惜古往今来,特别是居高位的领导者,殊少有这样的素养 。认为周瑜早死,换上鲁肃,将来再换一个 。总是,自大不要被换掉,才是最重要的 。郭嘉的死,对曹操也是如此,悲哉,痛哉,还不是依然故我!
孙权为什么一方面表刘备为荆州牧,一方面又来讨荆州?
曹操为求离间孙权和刘备的关系,表奏周瑜为南郡太守,鲁肃为江夏太守 。周瑜原本就对孔明愤愤不平,趁机上书孙权,请派鲁肃前去封还荆州 。孙权问鲁肃:你身为保证人,知道刘备什么时候还荆州吗?鲁肃回说文书上写得很明白,得了西川便还 。孙权很不高兴,责问他说:只说取西川,至今还不动兵,不是要把人等老了?鲁肃不得已,只好再度硬着头皮,前来催讨 。